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
【概述】
护理工作量是指在特定时间段以内护士必须进行的工作所需要的护理时间总量,是衡量护理人员工作劳动强度、确定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准确评估护理工作量是合理配置护理人力、科学核算护理成本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当今护理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如何准确、便捷计算护理工作量一直是护理管理者和决策分析者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护理工作量测定主要采用患者分类系统量表和工作量测定量表,如中国台湾荣民总医院常用的麦迪考斯量表(Rush Medicus Tool,RMT)、欧洲研发的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属于简单因素型患者分类测量方法。计数法和工时法是指医院管理者对其所选定的护理操作项目进行计数统计或工时统计。计数法即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工时法则是记录护理操作所用的护理时数。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在临床实施过程中特别是从医院宏观测量的角度看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国内对各项护理操作的标准工时仍无较为统一、科学的标准。负荷权重法,又可称为赋分法,与赋分法实质相同,是主要的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之一。当统计分析护理工作量时,应当引入权重的概念,对护理操作的工作负荷量进行加权,此方法称为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此权数则称为护理操作负荷权重。
【适用范围】
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主要适用于各个医院护理工作量的测量。
【评分内容】
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主要根据护理工作负荷程度综合考虑即完成护理项目所需投入的时间、风险度、技术难度等因素,通过专家会议法或德尔菲法对护理项目赋值,最终确定每项护理项目的分值,并统计护理工作量。其加权的系数就称之为护理操作权重,加权后的护理工作量称为护理工作量当量。计算公式为:护理工作当量=护理工作计数× 护理操作负荷权重。
【应用现状】
目前临床主要将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应用于病区护理工作量的研究,综合测量护理共性项目和护理专科项目,以便较为全面、准确、客观反映病区的护理工作量。但近几年国内临床相关研究较少。
【评价】
依据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和使用工时测定法来统计护理工作量的区别在于:加权的数据对于实际工作量的评估是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的,避免各项不同负荷强度护理操作所造成工作量统计的不合理及不公平性,但各项护理项目的赋值由临床的护理专家来打分,主要依赖其自身的临床经验,仍存在一定的主观局限性。
【应用举例】
牛丽华等人将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应用到医院的护理工作量统计之中,探讨其应用效果。使用医院的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调用数据库表,采用专家评估法和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对该院的护理工作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护理操作项目的工作量在引入负荷权重前后比较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结论为通过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所获得的信息是更加科学且合理的,同时所得信息对临床护理实践及人力、物力等综合管理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也利于护理管理从传统、经验式管理向信息技术化管理方向转变。此外,还提出研究人员仍然需要长期不懈努力及通过反复临床护理实践的检验、修订、完善,从而使护理操作负荷权重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得到社会公认,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童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