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评分法

第六节 术后疼痛评分法

【概述】

术后疼痛评分法是一种单维度疼痛评估工具,发明之初是为了用于评估腹部手术和开胸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疼痛缓解情况,特别是深呼吸和咳嗽时的镇痛效果。

【适用范围】

术后疼痛评分法广泛用于胸腹部手术后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不能说话的患者疼痛自评,需要在手术前训练患者使用手势表达疼痛程度。

【评分内容】

术后疼痛评分法给静息、咳嗽、深呼吸时不同疼痛程度进行赋值,分为5 个等级的疼痛(见表3-6-1)。通过患者自评在休息时或某些可重复动作(深吸气、咳嗽)时是否疼痛以及疼痛的程度从而得出评估结果。因此,可以把术后疼痛评分法理解为专用于胸腹手术后疼痛评估的一种语言评分法。

表3-6-1 术后疼痛评分法

注:0~1 分说明镇痛效果优秀,2分说明镇痛效果良好,3 分说明镇痛有效,4分说明镇痛无效。

【应用现状】

国际上,术后疼痛评分法被广泛用于术后各种镇痛干预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TORDA TA等研究芬太尼、布比卡因以及芬太尼与布比卡因不同剂量的混合制剂对于腹部手术的镇痛作用时将术后疼痛评分法作为疼痛评估工具。Shinzo Takamori 等在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时用术后疼痛评分法作为疼痛评估工具。结果显示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硬膜外麻醉联合术中短时肋间神经阻滞的患者间术后疼痛在手术当日和手术后1日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法评分更低。2012年5 月到2014 年5月期间日本东京杏林大学医院一项关于吗啡鞘内注射管理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中使用术后疼痛评分法进行效果评价。2016年杨文杰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腹部手术患者静脉镇痛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各时间点的术后疼痛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刘伟等通过评估术后不同时间节点老年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法评分从而评估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术后疼痛评分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评价】

开胸手术后更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通常是由于通气受限和咳嗽不充分引起的。术后疼痛评分法评分0分和1 分的术后患者的不适感最小,乐于接受康复训练;评分较高(评分为2、3、4 分)的患者则可能因为通气不足和咳嗽不充分而发生更多的并发症(如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等)。恰当的镇痛干预措施有助于胸腹部术后患者的康复,通过术后疼痛评分法即可针对性地了解此类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地指导术后护理的工作。

【应用举例】

Deniz Karakaya等于2004年报道了采用随机安慰剂和静脉对照研究开胸术后布比卡因/芬太尼联合肾上腺素胸腹间给药的镇痛效果。60 例19 ~76岁后外侧开胸选择性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比较不同的镇痛药的使用对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在术后第4 小时、第8小时、第12小时、第24 小时、第48 小时用视觉模拟量表和术后疼痛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在整个研究期间,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法评分低于其他组,在第4、8、24 和48小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此外,术后8小时术后疼痛评分法评分小于等于1分的患者数量试验组比其他两个对照组都多,术后12小时试验组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法评分低的数量也更多。

(张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