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量表
【概述】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在医疗护理治疗计划以内的各种导管的脱出,又称意外拔管,包括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及各种手术后安置的引流导管;包括患者因自身原因拔出管道,也包括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造成的管道脱落。研究表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在2.8%~20.6% 。在重症监护室里,管道就是患者的生命通道,一旦发生管道脱落可能造成患者的黏膜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患者花费,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尤其是困难气道的气管插管患者在出现管道意外脱落时,再重新插管的困难程度会再度增加,若不能及时再次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患者可能会死亡;且无论什么管道重新进行置管都会增加患者感染的概率,因此管道护理一直是护理管理者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在2016年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已将非计划拔管纳入评价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之一。因此,无论是护理管理者还是临床护士均需要加大对非计划拔管的重视。使用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可以有效地预防管道滑脱,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对于防范管道滑脱有良好的效果。
【适用范围】
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量表适用于对有1条及以上管道的患者进行非计划拔管的风险评估。
【评分内容】
评分内容见表2-5-1。
表2-5-1 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量表
注:总评分最低8分,最高26分。评分越高,风险程度越高。
【评价】
国内的一些非计划拔管评估量表,大多是采用自行设计的评估量表,且大多数是针对于住院部普通病房的患者,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治疗性管道相较之于普通病房更多一些,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评估量表来进行评估。而且不同的学者对非计划拔管的高危评估临界点持不同的观点,大多数对于非计划拔管的高风险临界值均是基于前人的回顾性研究基础上或一些经验总结形成适用于自己地区或专业要求形成的,因此评估量表的敏感性也有进一步的研究。
(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