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

第一节 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

【概述】

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是在1997 年由美国压力性损伤顾问小组根据美国医疗机构中回顾性压力性损伤研究结果、常用的监测压力性损伤愈合的关键识别参数和压力性损伤监测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3 方面内容研究形成。1997 年Thomas等对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的来源及有效性进行分析,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相关效度及敏感性;1998年美国保健财政行政局(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HCFA)组织实施的2个多中心回顾试验及预实验,证实了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及临床实用性。该量表在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均被认为是一个能够量化评价压力性损伤动态变化,为调整压力性损伤干预方法提供客观依据的可行工具。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自形成以来,由于其简便性和实用性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美国健康保健政策和研究署在其制定的压力性损伤治疗指南中建议至少每周使用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评价1 次压力性损伤变化。

不同语言版本的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国内学者蒋琪霞等在2015年对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进行翻译并汉化,经验证中文版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总的内容效度系数为0.965,总分和各条目之间的结构效度系数0.750~0.954,各条目之间的相关系数0.666~0.826,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研究结果证实中文版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为客观评价压力性损伤愈合效果可靠的量化工具。

【适用范围】

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适用于Ⅱ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的愈合过程评估;评价压力性损伤、静脉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急性/慢性创伤性伤口、其他原因所致的各类伤口动态变化评价。

【评分内容】

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包括3个项目(见表2-2-1):①压力性损伤范围,即面积,等于创面的最长长度(cm)乘以最宽宽度(cm),以患者的头至脚为纵轴,与纵轴垂直为横轴,以纵轴最长值表示伤口的长度,横轴最长值表示宽度,根据面积大小分别计分为0~10 分。②渗出液量,根据伤口渗出液情况分为无渗液、小量渗液、中量渗液及大量渗液,计分为0~3分。渗液量的评估需要在取下敷料后、清洗或擦拭伤口之前进行,内层敷料无浸渍表示无渗液,计0分;内层敷料有轻微浸渍表示少量渗液,计1分;内层敷料浸渍明显表示中等渗液,计2分;内层敷料潮湿并已渗透或渗出液溢出内层和外层敷料表示大量渗液,计3分。③创面组织类型,创面组织类型包括闭合伤口、表皮伤口、伤口清洁及覆盖有肉芽组织、腐肉组织、坏死组织五类,计分0~4分。闭合伤口表示闭合或新生组织,伤口完全被上皮组织或重新生长的皮肤覆盖,计分为0分;表皮伤口表示上皮组织、浅表性溃疡,有新鲜的粉色或有光泽组织生长在伤口边缘,或如数个小岛分散在溃疡表面,计分为1分;伤口清洁、覆盖有肉芽组织,粉色或牛肉色组织,有光泽,湿润得像颗粒状表面,计分为2分;腐肉组织表示腐肉、黄色或白色组织以条索状或者浓厚结块黏附在伤口床,也可能是黏液蛋白,计分为3分;坏死组织表示黑色、棕色、棕黑色组织牢固附着在伤口床或伤口边缘,与伤口周围皮肤附着牢固或者松软,计分为4分。

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总分范围0~17分,分值越高表示压力性损伤越严重,同一个患者的多部位压力性损伤,应该分开评估记录。每周需评估1次以上,如果患者创面恶化随时进行评估。

表2-2-1 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

【应用现状】

宋瑰琦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使用规范化培训,将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引入医院电子病历系统(HIS)的压力性损伤动态评估表中。以有明确压力性损伤分期(Ⅱ~Ⅳ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每处压力性损伤在入院时/首发时采用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进行首次评价,并每周常规评价一次和末次评价,随时根据伤口动态变化进行动态评价;并由2名院内压力性损伤管理组的专科护士对于压力性损伤管理情况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全程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期别压力性损伤护理效果不尽相同,其中Ⅱ~Ⅲ期压力性损伤经过护理后明显好转,但Ⅳ期压力性损伤治疗护理前后并没有明显改善。另外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转归呈现一致性,分值下降,患者好转率逐渐上升。研究结果证实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是目前评估压力性损伤较为有效、客观和实用性强的的评价工具,具有较强实用性;其分值的动态变化能反映压力性损伤的动态转变、与疾病转归呈现出一致,可用于压力性损伤愈合过程及护理的监控管理。有研究认为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在对于静脉性溃疡和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效果的评估、监测是一个有良好信度、效度的评价工具。但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偏小、观察周期偏短,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和延长观察周期来进一步验证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用于静脉性溃疡及糖尿病足溃疡伤口评估的效果。

【评价】

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容易掌握,使用操作简便快捷、简单实用,护理人员经过短时间培训后便能掌握应用,评估一个伤口需1~4分钟,临床使用时所花时间较少,临床实用性强。不同语言版本的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评价不同人种、不同地域的压力性损伤愈合效果方面均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对于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应用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伤口的愈合恢复进程,但该表的项目过于简单,其对于压力性损伤愈合过程的评价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如从压力性损伤愈合的炎症期至肉芽形成期,或还存在有少量坏死组织时,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的分值可能存在不会改变的情况,不能精确地反映压力性损伤的愈合进程。

鉴于目前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局限性,今后的研究主要在于对量表进行改良,进一步优化、完善条目和积分标准,例如增加深度计分条目和计分标准、根据面积预测愈合效果的重要性调整面积分量表的计分标准、调整组织类型和渗液量计分标准,进一步提高量化评价的精确度,使之更符合临床需要和更准确反映不同伤口的进展。通过扩大样本量及拓宽使用范畴,完善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评价不同类型伤口的适宜频度和周期进一步在不同类型的伤口护理和临床研究中有效、合理应用愈合量表,为不断完善该量表提供临床依据。研究影响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评价效果的因素,以便更好应用。

【应用举例】

香港学者Choi等采用前瞻性纵向观察性研究,评价PUSH量表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在急、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至少有1处急性或慢性伤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541例患者,应用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对患者伤口进行全程评估。研究结果发现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对于测量急、慢性伤口愈合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通过内外部反应度确认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可以用于追踪不同类型伤口(包括压力性损伤、皮肤撕裂伤、烫伤、撕脱伤、各类创伤伤口、手术切口及各类溃疡)的愈合进展。该研究拓宽了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的应用范围,证实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能够敏感监测压力性损伤、溃疡类伤口和其他急慢性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微小变化。

(陈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