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量量表监护
【概述】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医务人员所受到的危及自身的安全、幸福感、健康的明显的或者潜在的行为,如虐待、威胁或人身攻击。近来年,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系统都普遍存在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医院工作场所,由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报告》 显示,我国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率逐年上涨。因此,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处境,在医院暴力冲突下显得极其危险。随着护理专业化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患者安全”部分,却忽视了医务人员的安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来源是患者及其家属。在受伤人群中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国际护理协会认为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身心方面会受到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会降低,从而降低护理质量,甚至影响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经历过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会产生工作倦怠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导致护士严重流失,最终影响患者的健康。
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量量表(Workplace Violence Frequency Measurement Scale)由Schat等人编制,并由国内学者王培席翻译和修订。王培席根据压力模型、专业知识和逻辑方法,建立了工作场所暴力的理论模型。他认为,工作场所暴力与害怕暴力之间呈正相关,在对工作满意度影响方面,工作场所暴力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更大。
【适用范围】
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量量表适用于评价研究对象在过去1年内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情况。
【评分内容】
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量量表包括躯体攻击、情感虐待、威胁恐吓、言语性骚扰和躯体性骚扰五个条目(见表1-3-7)。采用Likert四级评分法,按遭受暴力的次数由少到多设立4 个选项,0分——没有遭受过暴力,1分——遭受过1次,2分——遭受过2~3 次,3 分——遭受过4 次及以上。量表总分为各条目分数的总和,分数越高,说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频度越高。量表的频度分级:零频度(0分)、低频度(1 ~5分)、中频度(6 ~10分)、高频度(11 ~15 分)。
表1-3-7 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
【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开始重视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但对工作场所暴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大多数以患者和环境为对象进行对工作场所暴力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缺乏对医务人员自身沟通方面的研究。部分研究显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沟通能力有关,但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撑,更缺乏对暴力发生与沟通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暴力类型、数据收集方法都存在差异。因此,建立统一定义和标准的工作场所暴力问卷是很有必要的。查询国内相关文献,结果显示国内学者多是针对暴力的来源、暴力的特点和暴力的后果进行研究,而缺乏对护士自身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方面的研究。因此,工作场所暴力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从护士自身因素上进行探讨。
【评价】
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量量表对于测量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频率,定量分析工作场所暴力与其他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广泛使用的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工作场所暴力量表。究其原因,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对工作场所暴力的不同理解(如内涵、分类等)。例如,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量量表存在不足之处是总分由各种暴力行为得分相加而得,没有考虑不同类型暴力行为严重程度的差异。同时,该量表是否适用于中国所有职业群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应用举例】
邹珂使用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量量表了解工作场所暴力、护士职业认同感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庄鵷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留职意愿量表对上海市三甲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了解上海市三甲医院住院部临床护士留职意愿的现况、探究影响护士留职意愿的因素,为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李惠艳采用该量表对肿瘤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共情疲劳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肿瘤医院护士共情疲劳的因素,为预防护士职业倦怠和离职提供参考。
(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