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第十二节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概述】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由Gelinas于2004年研制,原版为法文,于2006年修订并翻译为英文版本,其内容效度由4名医生和13名重症监护护士共同评价其内容效度。与疼痛行为量表一样,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以疼痛相关行为为评估指标,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肌张力(对上肢被动伸屈的评估)和机械通气顺应性(气管插管患者)或发声(拔管患者)。

【适用范围】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见表3-6-7)适用于运动功能完好但无法进行交流、自我报告疼痛的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

【评分内容】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包括面部表情、肢体活动、肌张力、机械通气顺应性(气管插管患者)或发声(非气管插管患者)。每个条目分别赋值0~2 分,总分为4个条目得分的中文,为0分(无痛)~8分(最痛),评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高。

表3-6-7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评价】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除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敏感性、特异度外,在评分时,对于每个条目涉及到的可能出现的行为量表中均给予具体的描述和解释,使得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强、稳定性高。但在当患者在深度镇静或者使用阻断剂的情况下,单单通过对疼痛行为进行观察可能无法准确评判其疼痛程度,因此应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与其他评估工具相结合,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疼痛程度。

【应用举例】

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最早由国内学者李青栋翻译,并在33例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验证信度及效度。该研究由独立的观察者对33例意识清醒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休息时、测血压前、测血压时、翻身前、翻身时、再次测血压前、再次测血压时、再次翻身前、再次翻身时9个时间点进行疼痛评分,共进行了297 例次的评估。结果显示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在评定者间信度为0.85~0.91;以3分为疼痛截断值,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评分大于3分则判定为疼痛,其敏感性为75.4%,特异度为64%

陈杰等采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对76例非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评价其内部一致性、效标关联效度;同时由13名护士应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对另外20例患者进行疼痛观察,完成评定者间信度评价。研究者分别在患者测量体温和翻身时各评估1次,每次观察时间大于1分钟,两次评估之间间隔不少于10分钟,对76例患者共计完成了152例次的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用于非气管插管患者疼痛评估时,内部一致性为0.903,评定者间信度为0.864~0.986;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评分与疼痛数字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58。

(陈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