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
【概述】
压力性损伤又称压疮,是位于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常发生于骨隆突处或医疗设备等器械与皮肤接触处。新生儿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由于角质层薄、皮肤屏障未发育成熟易受外界刺激、病情重常合并多种疾病、营养状况不佳、常使用机械通气等原因,住院新生儿易发生压疮,导致患儿疼痛、感染、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上升等严重后果。预防压疮发生是住院新生儿日常护理工作的重点。国内关于新生儿压疮的研究多侧重于使用减压工具降低其发生率,相关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较少。但专家共识强调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准确评估是有效预防压疮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新生儿科中,皮肤用于评估新生儿成熟度和新生儿生命力,并可以抵御外界环境的侵害。皮肤是新生儿的主要器官,占新生儿体重的13%,而成年人的皮肤仅占其体重的3%。如今,更小、更不成熟的新生儿的存活率及涉及在皮肤脆弱的新生儿上使用新的、具有潜在侵害性的设备的增加,对于新生儿皮肤的护理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1997 年由Huffines 等学者编制的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是首个新生儿群体专用的压疮风险评估量表,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国内报道最多的新生儿压疮风险评估工具。
【适用范围】
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适用于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的皮肤评估。
【评分内容】
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是根据预测成人压力性损伤的Braden 评估量表发展而来的,通过对32名新生儿评估试验后证实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中的3 个条目在预测住院新生儿的皮肤破裂方面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一般身体状况、活动和营养。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包括6个条目,分别为一般生理状况、精神状态、移动度、活动度、营养及潮湿(见表2-1-14),各条目根据患儿状态程度不同,分值分为1 ~4 分,总分6 ~24 分。得分越高表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越大。
表2-1-14 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
续表
【应用现状】
国内外尚未研制出专门针对于新生儿的压力性损伤的评估量表,大多数仍将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用来替代新生儿的压力性损伤风险量表进行评估。国内有学者也将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进行了改良,但所构建的评估工具多不完善和成熟,并且研制的评估量表未将易发生的部位及随胎龄变化的皮肤的成熟度和医疗器械使用情况作为危险因素列为研究条目,护士只能凭经验来进行新生儿的压力性损伤的观察和护理。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护理人员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经验,进一步分析危险因素,构建出适用于新生儿压力性损伤的评估工具应用于临床,帮助护理人员早期识别和降低产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评价】
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针对的人群主要是新生儿,对新生儿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能力相对较高,但是仅着重于对皮肤方面的评估,未将好发部位的评估及相关治疗因素如镇静和应用过血管加压药物、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等方面纳入其中。因此,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在使用时内容不够完善,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压力性损伤评估时,还需要结合患儿个体的特殊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应用举例】
汪丽平等将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用于新生儿压力性损伤预防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将患者分为小于13 分者采取常规防压力性损伤措施和13 分及以上者为试验组采用新生儿皮肤风险护理记录单上相应的护理措施。该研究将危重新生儿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从15%降低至3.8% 。通过该表量对新生儿进行评分后,对高风险的患儿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可以降低新生儿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但其同时也发现有些评分高的危重儿并未进入评估范围。黄艳等发现当删除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中的精神状态、潮湿和移动性3 个条目时,量表的敏感性为83%、特异度为81%,能较好地预测新生儿压疮风险。
(袁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