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合作量表

第三节 医护合作量表

【概述】

目前,国外许多学者对医护合作相当重视,医护合作也是医院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积极的医护合作不仅是医疗和护理质量改进的重要保障,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工作满意度,减少离职率。医护合作实践量表(CPS)、护理决策的医护合作及满意度量表(CSACD)、合作行为量表(CBS)等是国外较为成熟的医护合作量表,但这些量表是衡量医生和护士之间合作的态度或频率,不是研究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的相关行为。在此背景下,日本Rei Ushiro教授于2009年根据信息管理理论研发了医护合作量表(Nurse Physician Collaboration Scale,NPCS),通过调查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合作频率和程度来衡量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合作。2014年,廖春丽等将医护合作量表翻译成中文版并进行汉化。

【适用范围】

医护合作量表适用于评价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合作状况。

【评分内容】

医护合作量表包括:患者信息的交流(8个条目)、共同参与治疗或护理的决策过程(10个条目)和护士和医生的关系(3 个条目)共3 个维度21 个条目(见表1-4-4)。采用Likert五分制计分法,1分——从不如此,2分——很少如此,3分——有时如此,4 分——经常如此,5 分——总是如此。总分范围为27 ~135 分,得分越高,表示医护合作的状况越好。

表1-4-4 医护合作量表

续表

【应用现状】

目前,医护合作量表主要用于对医护合作进行现状调查及分析医护合作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加强医护合作质量,也为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依据。

【评价】

医护合作量表从多角度评价医护之间的关系与合作,维度清晰,组织清晰,医生和护士共享,使用方便,适用性广,但医护合作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人口测量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适用于医疗合作行为研究。

【应用举例】

Nair等采用医护合作量表对医护人员进行医护合作行为频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和医生对医护各做行为频率的认知有差异。护士认为“患者信息的交流”是发生频率最高的医护合作行为,医生认为“医生和护士的关系”是发生频率最高的医护合作行为;医护双方均认为“共同参与治疗或护理的决策过程”是发生频率最低的医护合作行为。王雯婷采用医护合作量表了解神经外科营养支持中的医护合作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医护人员合作关系提供参考。胡义婷等使用中文版的医护合作量表和医护合作态度量表对5所社区医院护士和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医护合作的各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筛选出医护合作情况的影响因素。目的是为了解社区医院医护合作的现况,比较医生和护士医护合作的差异,分析影响医护合作的因素,为提高社区医院医护合作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代敏、童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