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中药材的生产、经营管理

7.2.1 中药材的生产、经营管理

(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介

中药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中药材是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的基础原料,没有中药材的标准化就不可能有饮片及中成药的标准化,中药材的标准化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中药材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药学、农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为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4月17日正式发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GAP的内容涵盖了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从种植地的生态环境、资源选择,直至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贮藏、质量、人员、设备以及文件等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都列入了GAP范围。

实施中药材GAP,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于中药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2003年9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及《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的通知。自2003年11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开始受理中药材GAP的认证申请。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规定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至此,中药材GAP认证在试行近14年之后被取消。

2017年10月,为进一步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相关条文

①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高中药材质量。

②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采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

③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并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协助做好中药材质量监测有关工作。

④国家保护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和工艺,支持应用传统工艺炮制中药饮片,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研究。

⑤国家鼓励和支持中药新药的研制和生产。

(3)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相关内容

①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提升中药工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业者行动,促进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加大中成药二次开发力度,开展大规模、规范化临床试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方大药。开发一批中药制造机械与设备,提高中药制造业技术水平与规模效益。推进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构建中药产业全链条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实施中药绿色制造工程,形成门类丰富的新兴绿色产业体系。

②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制定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与生产企业供应商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紧密相连。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利用大数据加强中药材生产信息搜集、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工程,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第三方检测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