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笛卡儿认为动物是没有心灵的,因为心灵的本质在于思维,而人是惟一能思维的存在。但是,他怎么也不会想象到,他在自然哲学中陈述的严格机械论的观点会推动了他所传授的唯灵论的对立面——现代唯物论。如果动物是一个天然的自动机(automata),如果一般观念认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所有现象是纯粹机械条件的结果,为什么同样的解释不能应用于人呢?这恰恰是17和18世纪的唯物论从笛卡儿的原理中推论的结果。
同哲学一起产生的朴素的唯物论曾经简单地把某种有形性归之于心理存在。但是现代唯物论却把生理学的假设作为它的第一原则。思维、感觉和观念被看做是神经系统中的某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对意识事实的观察除非源自化学和物理过程,否则毫无价值。思维只不过就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由于当循环停止、生命终结之时大脑的这种活动也停止运作,因此,思维只不过是组成大脑的物质的功能。
由于其职业特点,那个时代的科学研究者和医生更倾向于接受这种对心理生活的解释,因为对他们来说,这种观点似乎更符合可理解的科学事实。今日的唯物论较之拉美特利所传播、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等人所发展的唯物论观点在这些和那些不同的方向上并没有获得巨大的进展。但是把心理过程同大脑功能等同起来的结果是:心理学成为脑生理学的一个部门,并且也因此成为普通原子力学的一个部分。这恰恰违反了科学逻辑的第一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只有那些取自大体上类似现象的事实之间的联系才有可能具有因果联系。我们的情感、思维和意志不可能成为感官知觉的对象。我们可以听到表达思维的词汇,我们可以看到思考这些词汇的人,我们也可以解剖产生这些词汇的大脑,但是词汇、人、大脑并非思维。大脑中循环的血液、发生于大脑中的化学变化同思维活动本身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唯物论并没有宣称这些就是思维,而是认为思维源于这些过程。就像肝脏分泌胆汁、肌肉发出运动力量一样,血液、大脑,热量和电解作用导致了观念和思想。但是这两种情况差异是巨大的。我们可以证明肝脏产生胆汁是一种化学过程,这种化学过程至少部分地可以详细予以查明。我们也可以证明肌肉通过确定的过程产生运动,产生运动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直接结果。但是大脑过程却没有给我们任何有关心理生活怎样产生的启示。因为这是两个系列的现象,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我们可以想象一种运动怎样转变成另外一种运动,或许也可以设想一种感觉或情感怎样转变成第二种感觉和情感。但是没有任何的宇宙力学体系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一种运动怎样变成了感觉或情感。
同时,现代唯物论也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的研究方法。大量的经验研究毫无疑问地证实了在一些方面是生理的脑功能联结,在另一方面是心理活动的联结。使用实验和观察等手段研究这些联结无疑是一项值得做的工作。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即使在这些联结的研究方面,唯物论曾经对我们的实证知识作出过单个的显著贡献。它一直满足于就有关心理功能依赖于生理过程做些无根据的假设。或者关心怎样把心理力量的特性指涉某种已知的生理运作。出于它的研究目的,没有什么类比不可以使用,没有什么假设会过于不切实际。有段时间,甚至在争论心理力量更类似于光,还是更类似于电。只有在一点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即心理力量是不可测量的。
今日,流行于本世纪中期的唯物论与唯灵论的争吵几乎完全沉寂了。对于科学来讲,这些争吵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这个结论对于熟悉这场争吵细节的人不会有任何的惊奇。因为观点的冲突还是围绕着老问题:有关心灵的问题、心灵的位置、它同躯体的联系。唯物论所犯的错误同我们指出的唯灵论的错误是相同的。它不是大胆地投入到呈现于我们观察面前的现象中去,调查这些现象的关系,而是忙于形而上学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如果我们期望有结果的话,那么就只有建立在对经验绝对公正的考察上。而公正的考察从一开始就拒绝任何形而上学假设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