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情
迄今为止,我们所关心的心理现象都代表着同一巨大过程的各个阶段。我们已经看到,观念来源于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感觉,且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但是我们有意地忽略了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理解事物,但却没有喜怒哀乐的心灵;也没有发现思考问题,却又能无动于衷的精神。在识别物体时,我们感觉自身被吸引,或产生拒斥,抑或依据其特性而激发某种类型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没有包含在观念过程中的现象概括在“感情”(feeling)和“意志”(will)这两个术语里。感情和意志总是伴随着我们的感觉和观念。它们决定着我们的活动,而且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整个心理生活才具有了它的偏见和个性的烙印。
感情和意志紧密相连。两者又都与观念联结在一起。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分离仅仅存在于心理学的抽象之中,在现实中并没有基础。感情过渡到冲动,冲动转变成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总是指向产生观念的那些对象。
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中,我们在各种意义上使用“feeling”这一词语。我们称饥饿和干渴为“feeling”;我们谈及疼痛的“feeling”和用手“feeling”外部物体;我们称爱与恨、高兴与悲伤、希望与焦虑为“feeling”;甚至“feeling”某种东西是正确的,或令人尊重的,或道德的。[1]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把这样一些性质上有着如此巨大差别,且属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过程放在同一个观念之下呢?这或许纯属偶然,因为语言可以以某种方式把同一名称应用于一些完全不同的现象。抑或是有意的,也有可能这些过程尽管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具有某种共同的东西。
事实上,无论它们在其他方面有着多么大的差异,但所有的“feeling”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意味着感受的主体(feeling subject)的一种状态,即自我的情感或活动。感情总是主观的,而观念总是具有客观的参照。即使当观念的对象是我们意识过程中的某个东西,我们也把这个对象看做是客观的。因此,“感情的感觉”(sense of feeling)这一术语就保留下来用于这样一些感觉,其印象最明显地与愉快和不愉快的主观状态联系在一起。在称呼高兴和关怀、爱与恨为感情时,语言所隐含的含义就是它们都被理解为主观状态,而不是作为外在于我们的客体性质。
由于包含在“feeling”下的过程在性质上差异太大,因此,曾有一些尝试试图限制这一术语的意义。有人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特别有必要从感情的范畴中删除所有那些与感觉直接联系的主观兴奋。饥饿、干渴、身体疼痛、触觉印象等等,据称都是感觉,因为它们都有神经系统的物理过程相伴随,而感情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状态。因此,这一术语应该限制在那些独立于身体影响和完全产生于观念之间交互活动的心理状态的范围内。但是一旦我们放弃了感情对愉快一痛苦的主观状态或其他类似一对主观对立物的主观状态的参照,我们就没有理由把这些一般的情感状态整合到一个共同的类别中。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保留这一分离原则,我们就无法从“feeling”中排除伴随着简单感觉的感觉性感情(sense-feeling)。(在中文中,这个词的意义更接近于“感受”。译者注)同一简单过程既被称为感觉,又被称为感情,这似乎是个困难。但是不要忘记,高兴和悲伤、希望和焦虑,以及其他所有的“feeling”都是这样一些心理状态,即只有在涉及感受的主体时,这些心理状态才是情感性的,而在其他方面,它们则依赖于客观上被认为是完全缺乏情感的观念。惟一的差异是,就那些更为复杂的感情来说,我们赋予它们更大的价值,因而给它的每一种特殊形式一个单独的名称。非常复杂的观念联想可以产生一种简单的、一致性的感情。因此,我们倾向于用主观的结果,即感情,来代替作为其客观背景的那些各种各样复合的过程。就简单的感觉性感情来说,则没有这个必要。感觉性感情的客观基础就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同它一样简单,而且通过它同外界客体的关系更易于被辨别。
如果感情的特征仅仅在于它同感受的主体的关系,那么它同感觉或观念之间的区别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是原始的。特别是简单的感觉性感情,它包含在感觉之中。就像说“仅有感情是原始的”是错误的一样,认为“我们最初仅有感觉”也是不正确的。根本的事实是:我们既感觉又感受。感情从感觉中的逻辑分离只有在我们区分了主体和客体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然后,而且只有然后,感觉的基本过程才可分析成一个主观因素,即感情,和一个客观因素,即感觉。在这种意义上,感觉性感情才被看做是感觉本身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又被称为“感觉的情调”(affective tone of sensation)。
由于这些讲座的目的是对心理生活的基本构成成分做一般性的描述,因此,在讨论这些元素在意识中的联结以及由此产生的复合过程之前,我们最好在这里把我们的注意限制在感觉性的感情上。它们所依赖的条件的简单性使得我们可以很容易考察它们而不必对它们在意识中的联结作详细的考虑。基于同样的原因,在理解感情的一般特性和它与意志的关系方面,感觉性感情的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最有成效的帮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偶尔地关注一下高级感情,特别是理智感和美感。因为对某些问题来说,恰恰由于高级情感涉及更为复杂的联想,因而可以提供更为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