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继联想

§1 相继联想

正如我们在上面所看到的那样,与同化紧密相连的是观念的相继联想。这正是“联想”这个一般名称最初所限定的过程;甚至在今天,当人们说到联想律时、当以那种方式把相似联结从在空间中共存的或在时间中相继的联结中区别出来时、或者有时与对比联结相区别时,它仍然是合乎习惯的。说这些仅仅是联想的真正的简单形式而不是联想律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它们并不是联想起源的普遍有效的条件。但是,足以奇怪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权威和人类心理朝着逻辑图式(logical schematisation)的恒定倾向在心理学领域中并不比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产生的危害少。亚里士多德根据逻辑的相反性如“相似”和“对比”、“同时”和“相继”区分了四种记忆,就像他把所有自然实体的基本性质在“冷”和“热”、“潮湿”和“干燥”等对比的标题下所进行的安排一样。而且这四种形式,不管其观察证据如何,直到今天仍然占据着市场。现在,人们一般同意可以省略“对比”,或者,在与对比相对应的任何事情发生时,都指向“相似性”;而空间共存和时间相继都被带到外部接近性的头衔之下,这意味着把四种形式还原为相似性联想和接近性联想两种形式。这种还原如此有利,以至于一般来说可以把相继联想的不同情形安排到这两种情形的一种或另一种中。与此同时,这些术语仍然倾向于提示错误的观念:它们是基本过程的区分标记,而不是联想物的分类标题,这些联想物都是由大量的简单过程组成的。当然,在组成问题上,在这两种形式之间不能划分基本的区别。因为,很显然,这些同一的过程必须在相继联想中运作,就像在同化中运作那样——它们之间的惟一区别在于相继联想的观念不能合并为一种同时产生的观念,而是在时间上保持分离以服从于我们要讨论的条件。

然而,除此之外,我们将希望发现由两个过程构成的相继联想:不同观念的相似要素的直接联结以及与那些相似成分具有外部接近的先前观念的要素的联结,这种联结自身即刻附着于相继联想。在我们审视整个结果时,如果相似要素的联结占优势,我们就说它是相似联想;如果外部联结更为强硬,我们就说它是接近联想。因此,当一幅风景画使我们回想起我们曾经实际看到的真实风景时,这就是相似联想。风景画和视网膜视像实际上可以不同,但特定的轮廓却是与其对应的。这就唤起了先前知觉中的记忆表象,并使我们向这幅风景画转换很多它实际上并不具有的原始要素。现在,对在风景画中并未提供的要素的唤起,就是一种明显的接近联想。这些接近联想中的某些要素是以同化的方式工作的,它们使这幅风景画与原始风景画的相似性比这幅画原有的相似性更大,其他的要素则反对同化。通过这些我们能够从根本上区分风景画和现实——整个过程的结果并不是同时同化,而是相继的相似联想。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已经阅读了字母a、b、c、d,我们就倾向于继续读出e、f、g、h,这是接近联想的一种情形。但是,在此也可以说,原始的过程是相似与相似的直接联结。当我们读到字母时就能唤起以前读过或听过的相似字母。而且,正是在这个阶段,如果视觉观念能被理解为与先前的知觉观念一致,接近的效果就必然会介入。因此,通过接近性的进一步运作,缺失的字母就被补充进来以完成通常的字母系列。

当考虑到其组成过程的性质时,相似联想与接近联想有两点不同:在前者中一般以相似的基本联结为主,而在后者中,则以接近的基本联结为主;其次,在相似联想中,我们的注意力直接集中在观念的一般特征上,而在接近联想中,我们的注意力则直接集中在观念的分离上。风景画与风景的联想是相似联想,因为这两种观念之间的相似性使我们不仅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忽视了对于建立一种比较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接近联结。字母表中字母的联想是一种接近联想,因为我们只注意加上去的字母,而没有注意第一批字母以及字母表所包含的相似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