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意与意志;注意的波动

§2 注意与意志;注意的波动

统觉和注意的另外一个特性也需要我们在它们与意志的关系的标题下予以考虑。这一特性在心理过程的序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注意的内部活动中我们观察到一种变化,就像在外部随意活动中那样,我们可以发现活动和静止的交替。这种交替或者在规则的时间间隔中循环发生,或者由于条件碰巧变化,在较长时间停顿之后重现。例如,你们知道,要想以均匀的注意,逐字逐句地听一个讲座是多么的困难。如果为了理解整个讲座我们的确必须以同等的注意知觉每一个单词,那么我们就完全不可能理解所讲的东西。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讲东西的上下文使得我们可以补充那些我们没有给予特殊注意的内容。而且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也适合演讲者。幸运的是,语言具有这样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使得对于表述一种思想是必不可少的整个语言观念可以通过经常的重复与其本身具有的格式联系在一起。因此,当演讲沿着通常的联想路线进行的时候,注意可以得到休息。我们可以假定,作为一种规则,注意的这种波动完全是没有规则的:它们随外部印象和内部需要而改变。换句话说,由于它的两个条件变了,我们不应该期待在作为整体的注意中发现意识任何周期性的功能。然而,通过特殊的实验安排,我们可以把规则性引入这些条件,且使得这些条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一致。如果作了这样的安排,我们仍然会发现统觉绝非静止在某个强度上;它仍然上升和下降,而且由于条件的一致性,它的周期是非常有规则的。

出于这种实验安排的目的,我们最好使用非常微弱的感官刺激,例如,这种刺激稍加注意就能知觉到,但是只要一不小心就落到了意识阈限以下。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发现一种交互的关系存在于观念的强度和显著性之间。这当然与观念的强度有利于观念的显著性这一定律有紧密的关系。如果我们让一个刚好大于刺激阈限的非常微弱的印象作用于感官,那么注意上的任何瞬间的松弛都会使得它落到阈限以下。换句话说,先前被知觉到的印象变得无法知觉了。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一现象。首先,它可以被看做是感觉强度从最小的知觉量度到零的降低;其次,可以被看做是先前相对清晰的观念降到了意识的阈限以下。在这两种解释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矛盾。如果“刺激阈限”和“意识阈限”这两个概念意味着同一的事物,那么这两个表达方式就是相等的,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印象,这个印象通过了刺激的阈限,同时也越过了意识的阈限。也就是说,这种表达方式之所以是同等的,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即刺激阈限一方面是依赖于刺激强度的值,另一方面是依赖于意识状态(即注意的值)。

微弱的听觉刺激给我们提供了观察在恒定条件影响下注意的周期性波动的最简单方式。如果在寂静的夜间你把一只手表放在这样一种距离上,它的滴答声在紧密注意的条件下恰好能被听到,你会发现在3—4秒的时间间隔上,循环的规则印象会交替地出现和消失。如果用强度非常小的均匀传导电流刺激皮肤,感觉上类似的波动也会被觉察到。只是在这种条件下,周期稍短一点。视觉研究的最好方式并非是利用接近阈限的刺激获得的,而是利用在觉察限度上的刺激差异取得的。像我们称呼的那样,差别阈限在其他两个感觉领域也取代了刺激阈限。这种刺激上的差别交替地被觉察到和觉察不到。这一现象在快速旋转的圆盘上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研究。在白色的圆盘上涂上一个小的黑色区域,其展开的角度仅有几度。在快速旋转的时候,我们看到在白色的背景上有一个灰色的环。如果这个区域的宽度适当,这个环将恰好被觉察到不同于它的背景。如果你持续凝视它,你会发现它一会儿可见,一会儿不可见。

img

图38

通常有这样一种猜测,认为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这一现象纯粹依赖于生理条件,位于外周神经和感觉器官中,例如,这一现象依赖于器官疲劳的周期性恢复,或者依赖于紧张和松弛运动的交替。但是,就这一问题进行的实验验证来说,这些假设并没有得到确证。在发现外周变化的那些地方,它们证明或者是注意波动的结果,或者是次等的条件。这些次等的条件尽管可以影响这一现象的暂时进程,但却不是它的原因。特别是在对伴随感情的观察中,人们注意到,只要印象落到了阈限以下,就会产生突然的和强烈的注意,直接伴随的就是这种感觉的重现。所有这些事实都支持了这样一种假设,即讨论中的这一现象直接属于注意波动的范围。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假设这些波动没有物理的伴随物,不管这些伴随物是中枢的还是外周的。因此,那些有助于改变这些物理伴随物的条件同样影响着注意波动的时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