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动物的婚姻
当个体偏爱的情感与性冲动结合起来时,我们就有了“动物婚姻”的现象。当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为完成性功能而结合成为一种以个体偏爱为基础的永久现象时,我们才能谈论婚姻。在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中,根本没有这种迹象。虽然“昆虫王国”确实是延伸的家庭,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之中的个体成员相互了解这种偏爱,或者通过任何永久的相互偏爱而聚集在一起。确实,在第23讲中所列举的这些事实使这种假设尤其成为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婚姻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家养的动物对这种规律所提供的诸多例外情况,也许是驯养的结果。通过与人类的紧密联系,动物失去了与其同类接触的特征。很多动物是单配的,尽管在鸟类中多配性是一种人们普遍了解的风俗。在动物中几乎不能观察到多配性,多配性被限制于某些野蛮部落。
我们有很多可靠的观察表明,对很多鸟类来说,婚姻合同是一种自由选择的事情。关在同一笼子中的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绝不总是配对的,而是存在着偏爱和厌恶,其中的原因对我们而言往往是难以解释的。雄鸟用歌声来愉悦雌鸟。据说天堂鸟常常展开其华丽的羽毛,直到雌鸟选中了最能取悦于它的求婚者为止。凶猛动物的求婚过程则不是如此平静的,雄性动物一般为了它们所选择的对象而不得不进行相当有力的战斗。狮子和老虎为了拥有配偶而进行血腥的战争;而牡鹿在为争夺雌鹿的斗争中而相互伤害致死。多配性物种中的雄性在争夺雌性的战斗中尤其残忍,因为你们知道同一院子中是不可能容下两只公鸡的。在这种选择配偶的过程中,无论是以平静的方式还是以其他方式,雄性总是求助于特殊的武器以及已经成为雄性动物特征的特殊装饰,如鹿的角、斗鸡的距铁、野猪的獠牙、狮子的鬃毛以及很多鸟类的各种羽毛。所有由人类所驯养的鸟类——喜鹊、燕子、麻雀、鸽子等等,都是单配性的。巢穴几乎总是家庭的居所,雄鸟和雌鸟共同筑巢,共同照料鸟蛋和雏鸟。只有燕子的巢穴是雌雄分开的。除了普通的禽类以外,鸵鸟和火鸡都是多配性的。
动物的婚姻形式在单配和多配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公鸡照看其母鸡,为她们寻找食物,母鸡则听从公鸡的召唤。但是,母鸡除了服从公鸡以外,不为它们做任何事情。另一方面,母鸡照料、喂养和保护小鸡,而公鸡对小鸡却一点也不操心。在单配性方面,一般来说是另外一种情况。一对鸽子共享它们之间要做的一切事情。雄鸽和雌鸽轮流坐在那里孵蛋,并且共同负责对幼鸽的喂食。很明显,这些差异依赖于个体情感吸引的差异,我们因此可以通过它们的帮助来正确地解释婚姻关系中单配和多配之间的差异。
动物婚姻的稳定性一般来说似乎与对年幼动物的情感成正比例。而对年幼动物进行养育时,越是需要照顾和持久地注意,对年幼动物的情感就越强烈。当年幼动物不再需要照顾时,动物的婚姻联盟仍然能够持续下去的第二个原因是动物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和保护。这种情况特别是在筑巢动物或穴居动物中发现。因此,到目前为止,动物婚姻密切地与特殊的身体组织条件相联结。但是,把所有这些现象归因于这种原因是不正确的。个体偏爱当然决定了动物中的选择,就像人类中的选择一样;偶然的接近是第二个不同的原因。如果在心理冲动的完成和生理需要的满足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联结,那么它不比我们在别处调查心理和生活时所发现的情况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