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音色;同时性乐音
如果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同时振动定律是正确的话,任何音调都不能完全摆脱泛音。即使从客观上讲应该如此,由于听觉器官(已经适应于这种特殊的音调)的某些部分的同时性振动而导致的非常微弱的泛音的存在,也会从主观上附加某种类型的音色到音调上。
借助于伴随的部分音调,音调感觉具有了确定乐音性质,我们称其为乐音;而由泛音造成的特殊乐音性质,我们称之为音色(clang-colour)。因此,每一个乐音由音调的音高和音色组成,后一成分又是由一些伴随主音调的较弱音调感觉组成的。那就是说,乐音是一种复合的感觉。由于所有的音调事实上都是乐音,因而我们的音调感觉从来就是一种复合形式。只有或者在主观上从伴随乐音中的次级音调中抽取出来,或者加强主音调到这种程度,以至于完全消失(就像在共鸣箱上音叉振动时发声的那样),我们才能分离出单个的简单音高。但是即使一个音调在其伴随的次级音调上是丰富的,我们在观念上仍然把它知觉为完美的一致和相对的简单,因为我们仅仅把它归因于单一的一个音高。另一方面,对于泛音来说,即使它们足够响亮,以至于可以清晰地被知觉到,我们仍然不把它们理解为分开的音高,而是仅仅将其看成主音调的一种特殊矫正。很清楚,这一事实不能简单根据次级音调强度的强弱来解释。但是,当我们考虑这样一个事实以后,它就变得可以理解了,即:当一个特定的简单感觉出现在一个连续不断的联结中的时候,这个联结混合而形成统一的观念;而当这个感觉是音调时,这个音调同其他和谐的次级音调联结在一起。由于和谐的振动速率的共同存在,彼此互不干扰,因而大大推动了这一混合过程。从这种观点来看,乐音观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典型的心理过程的事例。后面我们会经常碰到这类心理过程,并且主要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形式,即感觉融合过程。在这一融合过程中,所有构成元素丧失了在孤立条件下具有的特征。在元素进入的稳定联结关系中,这些元素是由存在于那里的其他音素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音调c的八度音c'出现在后者的第一个泛音中时,音调c与它单独被感觉到时完全不同。当它单独被感觉到时,它是一个独立的音调;而当它同其他泛音一起被感觉到时,它处在与同时出现的主音调的关系中,而且,由于其更强,因而听起来似乎仅仅是乐音特征的一个矫正。
复合乐音与简单乐音的区别仅仅在于进入复合乐音音调的数量和相对强度。如果我们击打和弦ceg,我们发出的是三个音调。这三个音调形成了属于低C调的泛音系列的一个部分。大调三音ce对应的振动速率比例是4∶5;第五音cg是2∶3或4∶6。那就是说,这三个音调占据了一个简单乐音1、2、3、4、5、6……全部音调系列的第四、第五、第六个位置。但是,尽管在单一的乐音中这些音调看起来像较低基音调的次级音调,且这些较低基音调决定着它的音色,它们也构成了整个感觉印象中的主要音素,并且具有同样的强度。因此,在复合的乐音中,我们立刻就感知到音调的复数性。由于复合的乐音只有在它们的振动速率是简单整数之一时才是和谐的,因而它们或许在每一种情形中都被看成是一个单一乐音的音调系列中独立成分的加强物。
但是,在复合乐音中仍有另外一个音素。它存在于与主音调和谐的低音调的外表之处,并在决定复合乐音的特征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其作用类似于单一乐音的音色中泛音的作用。
无论何时,只要同时建立起两个和谐的音波,其振动速率在短暂、均匀的循环时段里轮流相互加强和削弱,那么,从这种互动中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音调,它的振动速率对应于两个原始音调振动速率的差异。看看图6的第二对曲线,它代表着第五音cg。在第二个音调的第一音和第三音的两个振动期间,存在一个波峰与波谷、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重合。因此,在那里建立起第三个音波运动。它是由第一种音调的每两次振动和第二种音调的每三次振动组成的一次振动。从这种音调同泛音的关系来讲,可称为低音调(under-tones);从它们的振动速率同原初音调的振动关系来讲,可称为差异音调(difference-tones)。无论如何,由于它们都落在同一音调上,因而在复杂的和弦中可以得到加强。例如,在和弦ceg中,音调的振动速率的比例是4∶5∶6,c和e,e和g都产生同样的低音调1,即ac位于和弦的最低音调的两个八度音以下之处,而c和g产生了音调2,即c位于它下面一个八度音之处。[1]
对于这些我们已经发现其伴随复合乐音的和谐低音调来说,它们总是应该附加单个乐音的泛音。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相互加强,因为在那些情况下不同的乐音在它们的部分音调系列中具有类似的时段。因此,每一个和弦,即使相对较为简单,也是由大量的感觉音素组成的。其中某些音素,如较强的主音调,有着清晰可辨的性质,而其他一些音素仅仅在决定和弦的乐音特征上起一些作用。例如,三重乐音ceg提供给我们下列音调:
第一类泛音通常是最强的,只有它们列进了图表中。作为多于一个双乐音的差异音调而出现的低音调和属于多于一个单乐音的泛音都被在下面画线加以强调。泛音相互组成的,以及泛音与主音结合而成的差异音调都没有记录。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非常微弱,很难觉察到,或根本就无法觉察到。即使在完全和谐的和弦中,你们也可以看出第二个八度音的泛音靠得如此紧密,以至于导致了相当大的不和谐音。的确,一种在泛音中有丰富乐音的乐器(如风琴和管风琴),其和弦调节得非常完美,它可以使这些泛音的节拍非常清晰。它们把低音调和泛音调结合在一起,因而决定了不同和弦的一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