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一)诊断要点

符合(3),并有(1)或(2)中任何一个条件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胃炎。

(1)有近期服用NSAID史、严重疾病状态或大量饮酒患者。

(2)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多以突然发生呕血和(或)黑粪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而就诊。

(3)内镜检查宜在出血发生后24~48小时进行,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以弥漫分布的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损。一般应激所致的胃黏膜病损以胃体、胃底为主,而NSAID或乙醇所致者则以胃窦为主。

(4)内镜活检病理为胃黏膜固有层见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5)鉴别诊断:应与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疾病鉴别。

(二)常用治疗策略

(1)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应针对原发病和病因采取防治措施。

(2)药物治疗如下。

抑酸药:①H 2受体阻滞剂。口服给药,如雷尼替丁150 mg,2次/天,或睡前服300 mg。法莫替丁20 mg,2次/天。②质子泵抑制剂:口服给药,奥美拉唑20 mg,2次/天;兰索拉唑15 mg,2次/天;泮托拉唑40 mg,2次/天;雷贝拉唑10 mg,2次/天;埃索美拉唑20 mg,2次/天。

抗酸药:硫糖铝混悬液5~10 m L(1~2 g),2~4次/天;磷酸铝凝胶口服1~2包,2~3次/天,使用充分振摇均匀,亦可伴开水或牛奶服用。

(3)保护胃黏膜药物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麦滋林)670 mg,3次/天,口服;曲昔派特100 mg,3次/天;瑞巴派特100 mg,3次/天,口服。

(4)抗菌药物细菌感染引起者选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天,口服。

(5)止吐药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者应用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5~10 mg,3次/天;多潘立酮10 mg,3次/天。

(三)用药指导

(1)处于急性应激状态的上述严重疾病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常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H 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或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作为预防措施。

(2)服用NSAID的患者应视情况应用H 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预防。

(3)已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者,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或H 2受体阻滞剂静脉给药可促进病变愈合和有助止血,为常规应用药物。

(四)主要药物注意事项

(1)左氧氟沙星对本剂的成分及氧氟沙星有过敏史者禁用,18岁以下患者禁用,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妇女禁用,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史者慎用,肾功能减退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左氧氟沙星片大剂量应用或尿p 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 200 m L以上。

(2)甲氧氯普胺该药可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其风险随疗程和累积总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应避免疗程超过12周。一旦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体征或症状,应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