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要点

一、诊断要点

临床上可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

(一)原发型单纯疱疹

初次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后,约90%的人可不出现临床症状,只有少数患者有发热、倦怠等全身症状和皮肤、黏膜上发生一处或多处水疱,根据临床表现分为8型。

1.疱疹性齿龈口腔炎

单纯疱疹最常见一型,多发生于1~5岁的儿童,为水疱、白斑、糜烂、溃疡,可有发热,整个病程约2周。

2.疱疹性外阴阴道炎

由HSV-Ⅱ型所致,比疱疹性齿龈口腔炎少见,初期有疼痛及排尿困难,外阴、阴道及宫颈等处黏膜红肿,有白色斑块或溃疡,附近皮肤可有水疱。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可伴有发热、腹痛甚至腹膜炎。

3.接种性单纯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直接接种于皮损或正常皮肤所致,潜伏期5~7天,然后出现群聚性丘疹、水疱。接种于指尖则为疱疹性瘭疽,明显灼痛。

4.疱疹性湿疹

该病为在湿疹、异位性皮炎或其他皮肤病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所致,在皮损处及其周围皮肤突然发生许多脐窝状水疱、脓疱,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

5.播散性单纯疱疹

多发生在6个月~3岁的儿童,也可发生于营养不良、淋巴肉瘤、异位性皮炎、严重烧伤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功能显著低下的患者。初起损害为口腔、外阴,以后发展至全身。水疱顶部可有脐凹。可因系统性损害而死亡。

6.新生儿疱疹

母亲患有生殖器疱疹,患儿经产道分娩时被感染,多见于早产儿及缺乏获得性母体IgG的新生儿。常在出生后第4~6天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高热、肝肿大和黄疸、皮肤和眼结膜可发生疱疹。病情严重,易致死亡。少数幸存者也因大脑永久性损伤而遗留后遗症。

7.疱疹性肝炎

比较少见,多有全身播散性感染,肝脏损害明显,可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导致循环衰竭和大出血而在1周内死亡。

8.疱疹性脑膜炎

临床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相似,多在生殖器疱疹发病1周后发生,容易导致死亡。

(二)复发型单纯疱疹

各种原因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可导致单纯疱疹复发,一般损害和症状比原发性轻微。根据临床表现分为2型。

1.口唇疱疹(颜面疱疹)

损害好发于口、鼻孔的皮肤黏膜交界处,亦有发生于颜面、唇部者,病程1~2周。发生于颜面的疱疹位置固定,且容易遗留虫蚀性浅疤。

2.生殖器疱疹

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多为病毒携带者。多在原发感染后1~4个月内发生,复发次数会逐年减少。男性好发于包皮、龟头或冠状沟,偶可发生于尿道;女性好发于阴唇、阴阜、阴蒂或宫颈,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三)实验室检查

一般以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多仅供参考。

1.病毒培养

取新鲜疱液接种,2~3天即可出结果,非常精确和快速,是HSV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操作烦琐,阳性率不高,目前基本不应用于临床。

2.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敏感性较高且迅速,能分辨病毒类型。血清试验阳性者只能说明患者曾感染过HSV,而不适用于急性感染者。

3.疱液涂片检查

为非特异性检查,取新鲜水疱疱底的疱液做涂片,用Giemsa染色,可见许多棘层松懈、气球状细胞以及嗜伊红性核内包涵体。

4.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此法较准确,但假阳性率较高,目前未普遍应用于临床。

5.血清抗体测定

测定血清中抗体的类型(IgG和Ig M)和效价,对诊断和治疗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