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口腔白斑
(一)诊断要点
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好发于颊部黏膜咬合线区域,自觉粗糙、木涩,较周围黏膜硬,为癌前病变。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两大类,前者如斑块状、皱纸折状,而颗粒状、疣状及溃疡状等属于后者。用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甲苯胺蓝染色法不难做出判断。
(二)常用治疗策略
首先应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去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
1.维A酸软膏
可用0.1%~0.3%维A酸软膏或1%维A酸衍生物-维胺酸局部涂搽,1~2次/天。
2.口服维A酸类药物
如维胺酯胶丸,25~50 mg,2~3次/天,服用4~6周。
(三)用药指导
(1)0.1%~0.3%维A酸软膏局部涂布。但不适用于充血、糜烂的病损。50%蜂胶玉米朊复合药膜或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口腔消斑膜局部敷贴。
(2)局部用鱼肝油涂搽,也可内服鱼肝油,或维生素A,5万U/d,局部可用1%维A酸衍生物涂搽。
(3)白斑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增生、硬结、溃疡等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活检,对溃疡型、疣状、颗粒型白斑应手术切除全部病变活检。
(四)主要药物注意事项
(1)慢性肾衰竭、高钙血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患者禁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①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敏感,功能上又能抑制甲状旁腺活动,以致婴儿有特殊面容、智力低下及患遗传性主动脉弓缩窄;②全母乳喂养婴儿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皮肤黝黑母亲婴儿尤易发生。婴儿对维生素D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有些婴儿对小剂量维生素D即很敏感;③妊娠期间对维生素A需要量略增多,但不宜超过6 000 U/d。孕妇摄入大量维生素A时有可能致胎儿畸形,如泌尿道畸形、生长迟缓、早期骨骺愈合等。维生素A过量期应避孕。妊娠妇女如有维生素A摄入过量中毒,应进行有无胎儿致畸风险的咨询。维生素A能从乳汁中分泌,乳母摄入增加时,应注意婴儿自母乳中摄取的维生素A量。
(3)儿童用药婴幼儿对大量或超量维生素A较敏感,应谨慎使用。
(4)老年患者用药,长期服用维生素A,可能因视黄基醛廓清延迟而致维生素A过量。
(5)口服避孕药可提高血浆维生素A的浓度。
(6)与维生素E合用时,可促进维生素A吸收,增加肝内贮存量,加速利用和降低毒性,但大量维生素E服用可耗尽维生素A在体内的贮存。
(7)制酸药(如氢氧化铝)可使小肠上段胆酸减少,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
(8)大量维生素A与抗凝药(如香豆素或茚满二酮衍生物)同服,可导致凝血酶原降低。
(9)考来烯胺、矿物油、新霉素、硫糖铝能干扰维生素A的吸收。
(10)不应与含大量镁、钙的药物合用,以免引起高镁、高钙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