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铁的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IDA,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一)诊断要点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 g/L,女性血红蛋白<110 g/L,孕妇血红蛋白<100 g/L;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 globin,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 globin concentration,MCHC)<0.32;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缺铁病史和临床表现。①病史:注意是否有偏食或异食癖;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钩虫病;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②临床症状:一般有疲乏、烦躁、心悸、气短、头晕、头疼。
(3)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12μ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二)常用治疗策略
1.口服铁剂
(1)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150 mg,1次/天。
(2)硫酸亚铁:0.3 g,3次/天,与饭同时服用,如胃肠道症状明显,可先给予0.1 g,3次/天,然后逐渐增加剂量,胃肠道症状会明显减轻。
(3)富马酸亚铁:0.2 g,3次/天。
(4)葡萄糖酸亚铁:300 mg,3次/天。
(5)琥珀酸亚铁:0.1 g,3次/天。
2.注射铁剂
(1)右旋糖酐铁:首次给药0.5 m L(约10 mg)深部肌内注射,观察1小时无变态反应,可继续治疗,第1天剂量50 mg;然后100 mg,隔天1次或2~3次/周,直至完成治疗总剂量{总剂量(mg)=4.08×体重(kg)×[15-开始注射时血红蛋白值(g%)]}。
(2)蔗糖铁:10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隔天1次,开始时20滴/分钟,观察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滴速增至40~60滴/分钟,静脉给药反应小,少数患者有变态反应。
(三)用药指导
(1)对于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是其主要治疗措施,补充铁剂的目的在于补充储存铁和恢复血红蛋白。但是在贫血病因查明之前不能用铁剂或其他补血药物治疗,以免干扰诊断。贫血患者血常规恢复正常后,还应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以补足铁储备量。
(2)对由于摄入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植物蛋白质和绿色蔬菜等。所有病例均应详细询问有无慢性失血的病情,如有无胃肠道出血、痔疮、钩虫、胃肠道肿瘤及月经增多引起的贫血等。经有效的病因治疗后,补充铁剂即可纠正贫血。
(四)主要药物注意事项
(1)铁制剂刺激胃肠道可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此外还可引起便秘。注射用铁剂包括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如局部肌内注射部位严重疼痛,全身不良反应轻者面部潮红、头痛等,少数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2)口服铁剂不宜与茶水同服,以防止铁剂和鞣酸络合形成沉淀,影响铁剂吸收,铁剂与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阴离子交换树脂也可产生络合反应,影响吸收,不宜和抗酸药,三硅酸镁和碳酸氢钠同服,以免减少吸收。
(3)口服铁剂可引起大便颜色改变(棕色),告诫患者不必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