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氨基糖苷类

三、氨基糖苷类

本类药物的共同特点:①为快速杀菌药,对静止期细菌有较强作用,主要作用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②抗菌谱基本相同,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有的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③细菌对不同品种之间有部分或完全性交叉耐药。④水溶性好,性质稳定(除链霉素外)。血清蛋白结合率低,大多低于10%。⑤胃肠道吸收差,注射给药后大部分经肾脏以原形排出。⑥具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前庭功能损害或听力减退),并可有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肾功能不良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抗生素。

(一)天然来源类(代表药物庆大霉素)

1.别名

正泰霉素,艮他霉素,艮太霉素。

2.作用与应用

本品是由小单胞菌产生的一种多组分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某些吲哚阳性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某些奈瑟菌、某些无色素沙雷菌和志贺菌等革兰阴性菌有抗菌作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品尚可有一定的敏感性,但链球菌(包括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等)均对本品耐药;厌氧菌(类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立克次体、病毒和真菌亦对本品耐药。近年来,由于本品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逐渐增多,铜绿假单胞菌、克雷白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对本品的耐药率甚高。主要用于:①大肠埃希菌、克雷白杆菌属、变形杆菌、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临床常与β-内酰胺类或其他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与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联合治疗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或肠球菌属感染。②鞘内注射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或葡萄球菌所致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室炎)的辅助治疗。③口服治疗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或做结肠手术前准备。也可用本品肌内注射合并克林霉素或甲硝唑以减少结肠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④敏感菌所致的细菌性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泪囊炎、睑腺炎等,可眼部用药。⑤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或胶囊口服,起到抗菌、止痛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胃溃疡。

3.用法与用量

(1)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1次80 mg(8万U),1天2~3次(间隔8小时)。对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重症感染或铜绿假单胞菌全身感染,1天量可用到5 mg/kg。静脉滴注可将1次量(80 mg)用输液100 m L稀释,于30分钟左右滴入;小儿3~5 mg/(kg·d),分2次给予。

(2)口服:用于肠道感染或做术前准备,1次80~160 mg(8万~16万U),1天3~4次;小儿10~15 mg/(kg·d),分3~4次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胃溃疡,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或胶囊1次1袋(或2粒),1天3次,餐前温开水送服,6周为1个疗程。

(3)经眼给药:滴眼液滴入眼睑内,1次1~2滴,1天4~6次;结膜下注射,眼内感染3~10 mg/0.5 m L;前房内注射,50~100μg/0.1 m L。

(4)局部给药:珠链放置脓腔中,缓慢地释放药物起局部抗菌作用。

(5)鞘内或脑室内注射:成人1次4~8 mg,小儿1次1~2 mg,每2~3天1次。

4.注意事项

(1)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氨基糖苷类药物过敏史,对本品或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2)本类药物不宜作为门诊一线用药。脱水、低血压、重症肌无力、第八对脑神经损害、帕金森病患者、新生儿、婴幼儿(6岁以下)、老年(50岁以上)及肾功能减退和接受肌松药治疗的患者尽量避免应用或慎用,必须应用时,应尽可能监测血药浓度,并应根据肾功能调整用量。

(3)本类药物均具不同程度的耳毒性(听神经与前庭神经损害)和肾毒性,偶然可出现神经肌肉接头阻滞而引起呼吸停止。尚可引起ALT、AS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面部麻木,周围神经炎等。

(4)应用本类药物时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注意观察听力和前庭功能改变,疗程通常不宜超过2周。以上各项检查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减量或停用。

(5)本品血药峰浓度超过12μg/m L,谷浓度超过2μg/m L时可出现毒性反应,对于肾功能不全或长期用药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6)偶可发生变态反应。

(7)本品1天量宜分2~3次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并减轻毒性反应。不要把1天量集中在1次给予。因有呼吸抑制作用,不可静脉推注。

(8)对链球菌感染无效,由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应使用。

(9)使用含类固醇的复方制剂勿超过2周,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眼压升高等。

5.药物相互作用

(1)本类药物应避免与其他有耳毒性、肾毒性的药物,肌松药,吸入性麻醉药等合用。

(2)本类药物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同瓶滴注时呈配伍禁忌,应避免。

(3)镇静催眠药及有镇静作用的其他类药因可抑制患者的反应性,合用时也要慎重。

(4)与双膦酸盐类药物合用可引起严重的低钙血症。

(5)可减少扎西他滨的肾脏排泄。

链霉素也属于此种类型,是最早应用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也是第一个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本品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本品大多耐药。

(二)半合成类(代表药物阿米卡星)

1.别名

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霉素,氨羟丁酰卡那霉素。

2.作用与应用

本品是卡那霉素A的半合成衍生物。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对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吲哚阳性和阴性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属、不动杆菌、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和肠杆菌属的部分菌株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和不产酶株)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包括粪肠球菌)、厌氧菌、立克次体、真菌和病毒均对本品不敏感。本品突出的优点是对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多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故对一些氨基糖苷类(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菌株所致的感染仍能有效控制,与β-内酰胺类联合可获得协同作用。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60分钟。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3.5%,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在给药后24小时内有94%~98%的药物以原形经尿排出。t1/2为1.8~2.5小时,肾功能减退时可延长至30小时。不良反应中,其耳毒性强于庆大霉素,肾毒性较庆大霉素低。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包括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严重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血流感染(包括新生儿脓毒血症)、下呼吸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包括腹膜炎)、烧伤感染、手术后感染(包括血管外科手术后感染)、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不宜用于单纯性尿路感染的初治。

3.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1次0.75 mg/kg,每12小时1次,1天总量不超过1.5 g,疗程不超过10天;小儿5~10 mg/(kg·d),分2~3次(开始用10 mg/kg,以后7.5 mg/kg,每12小时1次),较大儿童可按成人用量。给药途径以肌内注射为主,也可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 L中静脉滴注,在30~60分钟内缓慢滴入,儿童则为1~2小时。肾功能不全者首次剂量0.75 mg/kg,以后则调整使血药峰浓度为25μg/m L、谷浓度为5~8μg/m L。

4.注意事项

(1)对本品及其他氨基糖苷类过敏者禁用。脱水、肾功能损害、应用强效利尿药的患者及老年人慎用。

(2)本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相似,可引起耳、肾毒性,少见周围神经炎、变态反应和神经肌肉阻滞。本品干扰正常菌群,长期应用可导致非敏感菌过度生长。

(3)本品不可用于静脉推注,不能用于体腔注射,静脉输注速度务必缓慢。

(4)其他参见庆大霉素。

5.药物相互作用

(1)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需与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如哌拉西林等)联合应用,但两者不可置于同一容器中,以免降低疗效。

(2)其他参见庆大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