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结核病药
代表药物为异烟肼和利福平。
异烟肼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合成抗感染药,只对分枝杆菌尤其是对生长繁殖期的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是治疗活动性结核的首选药物。其对静止期结核分枝杆菌无杀灭作用而仅有抑菌作用,故清除药物后,结核分枝杆菌可恢复正常的增殖活动。其作用强度与渗入到病灶部位的浓度有关,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与其他药物相比,本品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疗效较好,用量较小,毒性相对较低,易为患者所接受。本品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但停用一段时间后可恢复对药物的敏感性。与其他抗结核病药间无交叉耐药性,临床常采取联合用药以增加疗效和延缓耐药性的发生。本品口服吸收率为90%,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2小时。蛋白结合率甚低,易通过血-脑屏障。可迅速分布于全身体液和细胞液中,其中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关节腔、肾、纤维化或干酪样病灶及淋巴结中含量较高。本品大部分在肝脏内乙酰化,由于遗传差异,人群可分为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其半衰期有显著性差异,前者为1.1小时,后者为3小时。若每天给药,则代谢慢者不良反应相对重而多;若采用间歇给药方法,特别是每周1次给药,快代谢型的疗效相对较差,故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代谢类型确定给药方案。用于:①本品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治疗各型结核病,包括肺结核的进展期、溶解播散期、吸收好转期、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及胃肠道结核、泌尿生殖器结核、骨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及其他分枝杆菌感染。规范化治疗时必须联合使用其他抗结核病药,以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对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应加大剂量、延长疗程,必要时注射给药。②单独使用预防各型结核病。此外,对痢疾、百日咳、睑腺炎等也有一定疗效。
异烟肼与利福平合用时,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但可能增加肝毒性,尤其是已有肝功能损害者或为异烟肼快乙酰化者,故在治程中(尤其是前3个月)应密切观察有无肝毒性征象出现。
利福平为半合成广谱杀菌药,抗菌谱广且作用强大,对结核分枝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细菌均有效,能增加链霉素和异烟肼的抗菌活性;部分其他分枝杆菌(包括麻风分枝杆菌等)对利福平敏感;对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具强大的抗菌活性;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炭疽杆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本品敏感;革兰阴性菌中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对本品高度敏感;黄杆菌属对本品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包括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对本品通常敏感;利福平对嗜肺军团菌具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沙眼衣原体、鹦鹉热嗜衣原体、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均具良好的抗微生物效应。口服吸收良好,可达90%~95%,于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本品易渗入机体各组织和体液(包括脑脊液)中。口服常用剂量后,有效浓度可维持约6小时。在肝脏代谢,主要代谢物去乙酰利福平仍具有抗菌活性,但抗菌能力较弱,仅为利福平的1/10。体内药物多自胆汁中排泄,约1/3的药物由尿排泄,尿中药物浓度可达治疗水平。t 1/2为2~5小时。本品有酶促作用,连续服用可缩短自身的半衰期。
利福平有酶促作用,可加速自身及许多药物的代谢,如洋地黄毒苷、奎尼丁、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巴比妥类药物、口服抗凝血药、氯贝丁酯、美沙酮及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糖皮质激素和茶碱等,使它们的作用降低。利福平与上述药物并用时须注意调整它们的剂量。长期服用本品,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作用而导致避孕失败。与异烟肼联合使用,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但肝毒性增加,应加以注意。连续饮酒也可增加肝毒性。与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合用可影响本品吸收,并增加肝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