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用治疗策略
(1)抗病毒治疗及早治疗:可以加速疾病治愈,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神经痛。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均为鸟嘌呤腺苷类似物,对病毒有特殊的亲和力,但对哺乳动物宿主细胞毒性低。对肾功能受损患者,静脉用阿昔洛韦,口服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及泛昔洛韦的剂量要相应调整。
阿昔洛韦:既能口服又能静脉滴注给药,且静脉内给药是治疗免疫受损患者带状疱疹的标准疗法,剂量为口服阿昔洛韦800 mg,5次/天,或5~10 mg/kg静脉滴注,3次/天。在给药期间应给予患者充足的水,防止阿昔洛韦在肾小管内沉淀,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用量:①急性带状疱疹,应用阿昔洛韦200~800 mg,1次/4小时,5次/天,连用7~10天。②生殖器疱疹初发,应用阿昔洛韦200 mg,1次/4小时,5次/天,连用10天。③水痘,应用阿昔洛韦800 mg,4次/天,连用5天;2岁以上患儿20 mg/kg,4次/天。
伐昔洛韦: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只能口服,口服吸收快,并在胃肠道和肝脏内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5倍,并且药代动力学比阿昔洛韦更好。与阿昔洛韦相比,能明显减少带状疱疹急性疼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口服伐昔洛韦0.1 g,3次/天。
泛昔洛韦:同伐昔洛韦一样,是口服治疗无并发症带状疱疹最常应用的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对免疫力正常患者的带状疱疹急性疼痛及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与伐昔洛韦相似。口服泛昔洛韦500 mg,3次/天。
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天。
(2)免疫增强剂:肌内注射α-干扰素或γ-干扰素100万~300万U/d。
(3)口服糖皮质激素:对此有争议。有认为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其过程,减少后遗神经痛,但有可能使疾病播散,因此最好在系统抗病毒治疗3~5天后使用。可口服泼尼松40~60 mg/d,疗程7~10天。
(4)维生素:常规剂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E、甲钴胺等内服或注射。
(5)疼痛剧烈者给予镇痛镇静剂,如吲哚美辛、布洛芬、阿司匹林、奥沙普秦等非甾体抗炎药,或镇静药如阿米替林、奋乃静、卡马西平、圣约翰草提取物片等。疼痛剧烈者可口服氨酚待因、洛芬待因、盐酸布桂嗪或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等。
(6)局部治疗:以收敛、消炎、止痛、止痒、防止细菌感染为原则。水疱未破溃者可外用3%酞丁胺搽剂、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等;糜烂渗出者可以用1%醋酸铅溶液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等清洁创面,然后外用抗病毒软膏,直至皮疹消退。如果皮疹消退后还有瘙痒或疼痛,可以外用相应的止痒药或止痛药(如酮洛芬凝胶、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等)对症治疗。神经痛明显或有后遗神经痛者可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和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神经根封闭治疗,皮损部位每天照射NB-UVB或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