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血概述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根据血红蛋白(Hb)量,贫血可分为轻度(Hb 120~91 g/L)、中度(Hb 90~61 g/L)、重度(Hb 60~31 g/L)、极重度(Hb<30 g/L)。
(一)诊断要点
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参考值95%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标准。即成年男性Hb<120 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孕妇Hb<100 g/L,作为诊断标准。
(二)常用治疗策略
1.缺铁性贫血
可服用铁剂,常用者有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葡萄糖酸亚铁、右旋糖酐铁和山梨醇枸橼酸铁,一般只需口服制剂,少数情况下需用铁注射剂。
2.巨幼细胞贫血
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有效。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有良好疗效。
4.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素、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有效。抗贫血治疗后,Hb上升15 g/L认为有效,贫血纠正标准是Hb恢复正常,停止抗贫血治疗后维持Hb正常水平3个月以上。
(三)用药指导
(1)应查明贫血原因,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手段治疗。
(2)肾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是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适应证。此外,红细胞生成素对某些慢性病贫血亦有一定的疗效。雄激素有刺激骨髓造血和红细胞生成素样的效应,对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3)糖皮质激素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治疗药物。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环孢素可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对于慢性或轻型再障一般选用雄激素,中药和环孢素治疗。
(4)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在骨髓检查结果未明确前不宜给予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因为治疗后24小时骨髓细胞的巨型变可改变,不利于诊断。
(四)主要药物注意事项
(1)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补充治疗后,要警惕低钾血症的发生,因为在贫血恢复的过程中,大量血钾进入新生细胞内,导致出现低血钾。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食欲低下者应特别注意补钾。
(2)环孢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另外还有消化道反应,多毛症,总胆红素血症和末梢感觉异常等,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
(3)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单用叶酸治疗可加重这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