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专家指导委员会、编委会名单
编委会
前 言
第一章 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概论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内涵
一、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概念
二、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新变化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
一、思想引领原则
二、实际体验原则
三、社会融入原则
四、情境创设原则
五、学生为本原则
六、整体统筹原则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环节
一、确定劳动教育主题
二、设定劳动教育目标
三、运用劳动教育资源
四、编制劳动教育内容
五、设计劳动教育过程
六、选择劳动教育方法
七、开展劳动教育评价
八、撰写劳动教育教案
九、完善课程设计方案
第四节 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方法
一、学情调查方法
二、生本化设计法
三、实地考察方法
四、跨学科设计法
第二章 劳动教育课程主题
第一节 课程主题的选题方法
一、整合学科资源法
二、挖掘社会资源法
三、运用社会热点法
四、教师经验提炼法
五、学生自主选题法
第二节 课程主题命名的原则、要求和方法
一、课程主题命名的原则
二、课程主题命名的要求
三、课程主题命名的方法
第三章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概述
一、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内涵
二、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功能
三、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依据
第二节 劳动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一、劳动教育总体目标
二、劳动教育学段目标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设计
一、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设计步骤
二、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构成及其设计方式
第四章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类型
一、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二、生产劳动教育
三、服务性劳动教育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学段要求
一、小学阶段
二、初中阶段
三、普通高中阶段
四、职业院校阶段
五、高等学校阶段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一、与课程目标相对应
二、与学生需求相契合
三、与学生基础相匹配
四、与课程时间相一致
五、与劳动资源相结合
第四节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方法
一、学生需求法
二、家长推荐法
三、经验检索法
四、文献研究法
五、经验转化法
六、专家推荐法
七、跨领域借用法
第五章 劳动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第一节 劳动教育教学方式
一、设计制作
二、职业体验
三、考察探究
四、社会服务
五、榜样激励
六、博物馆参观
七、党团队劳动教育活动
第二节 劳动教育教学方法
一、讲授示范法
二、小组合作法
三、头脑风暴法
四、情境体验法
五、角色扮演法
六、参观访问法
七、成果展示法
八、跨学科教学法
九、世界咖啡法
十、六顶思考帽法
十一、PBL教学法
十二、“从做中学”教学法
第六章 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设计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设计要求
一、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
二、熟悉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学的特点
三、掌握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学的环节
四、掌握新时代劳动课程方案的要素
五、熟悉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设计的过程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设计要素
一、校内课程方案设计要素
二、校外课程方案设计要素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设计格式
一、主题课程方案
二、专题课程方案
三、课程方案说明
第七章 劳动教育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上课的基本环节
一、课前准备,设置问题
二、课堂导入,提出问题
三、开展新课,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激励提升
五、教学总结,反思问题
第二节 上课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育人导向,突出思想性
二、始终围绕总体目标教学
三、突出实践性,确保学生动手参与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方案
六、及时纠正并解决学生错误和困惑
七、处理好跨学科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二、家庭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三、社会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一、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利用的原则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
一、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多维开发
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多元利用
第九章 劳动教育师资
第一节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性工作
二、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要求的重要支撑
三、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保障
第二节 劳动教育师资的来源
一、普通高等院校的输送的“专业型师资”
二、学校现有教师转岗担任的“过渡型师资”
三、社会专业人员加入的“特聘型师资”
第三节 劳动教育教师的素养
一、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修养
三、过硬的专业技术素养
四、良好的教育创新素养
五、健全的身心素质
第四节 劳动教育教师的任务
一、劳动教育教师的根本任务
二、劳动教育教师的具体任务
第五节 劳动教育教师的技能
一、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
二、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能力
三、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四、对劳动教育进行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五、对劳动教育提供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第十章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二、有利于提高劳动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有利于激发劳动开展的持久动力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
一、对劳动教育教学目标的评价
二、对劳动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
三、对劳动教育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
四、对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评价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要求和措施
一、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要求
二、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措施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案例展示
第一部分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课程
第二部分 生产劳动教育课程
第三部分 服务性劳动教育课程
第四部分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
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由来
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
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