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组合作法
(一)含义
小组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劳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劳动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劳动小组合作学习法不仅解决了学校班级授课制中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更是立足于新的劳动教育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适宜的环境与条件。
(二)教学要求
(1)学生要全员参加。根据明确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导向,落实学生的个体学习,让每个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按自己的水平进行自我学习。
(2)学生要主动参与。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主动性,要善于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会自己发问、自己分析与解决问题。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争论,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学生要人人有岗位。依据学生能力的大小,引导学生在小组中选择合理的角色,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案例分享
在“非遗皮影进校园”劳动教育活动中,北京龙在天皮影基地引导学生分组合作——30人一班,每6个人一组,共分5个组,分组体验皮影“非遗”技艺、动手制作艺术品,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情怀,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在皮影“非遗”项目课程领域成为小能手。这种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提升了对皮影“非遗”的认识,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流程
(1)首先引导学生选择、确定劳动教育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劳动、劳动准备、过程设计)。
(2)按照小组制定的计划开展劳动,随时做好劳动记录。
(3)劳动告一段落时,要及时总结劳动的体验,准备小组交流的材料。
(4)在做劳动总结时,尽量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5)劳动结束之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对整个劳动过程进行反思,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层次的触动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