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融入原则
2025年08月10日
三、社会融入原则
劳动教育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课程设计也要突出社会性、时代性、开放性。我们在课程设计时,要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第一,课程设计必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
第二,劳动教育要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第三,设计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譬如,可以选用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劳动教育方式,可以采用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方式,让学生有多元表达的途径,促使学生投入到对劳动教育知识奥秘的探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