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果展示法

七、成果展示法

(一)含义

成果展示法就是学生把自己或小组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的劳动成果(作品),并通过多种方式在班级、年级或学校进行交流、展示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1)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能够再现劳动教育过程,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积极性和培养自我表达能力,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好机会。学生们将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心得与体会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向全班甚至全校学生展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有机会获取其他学生的建议,同时还能深刻体会到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

(3)教师通过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能够获取有益的教学反馈信息,了解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实施的效果、学生参与活动的状态与程度、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以后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对课程目标的落实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4)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潜在的智力因素和学习能力,弥补学校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内容

成果展示的内容就是学生围绕劳动目标进行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如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走访、统计、收集与整理资料、动手制作、动脑创意等活动过程的记录与分析结果。有成型的成果,如小论文、调查报告、汇报演讲稿、手工作品、自编报刊、图形设计、方案设计;也有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初级成果,如观察记录、调查记录、资料摘抄、收集的资料等。

(四)教学要求

(1)成果展示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表演,教师应尽量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

(2)成果展示不能流于形式、追求热闹,要体现应有的深度。引导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欣赏他人,最大限度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情感态度与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成果展示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所展示的劳动成果的特色,在评价时都要充分考虑到。

(3)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不同,劳动成果的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对学生付出的努力程度给予更多的关注,避免为学生的劳动作品或劳动成果分等划类。

(4)成果展示内容和形式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议,确保展示活动能够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

(5)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对劳动教育成果进行总结和自我反思,为下一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