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中学”教学法

十二、“从做中学”教学法

(一)内涵

“从做中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肇始于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把所有的学习都视作行动的副产品,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通过做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极其重要。他强调通过“做”来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进而学到知识。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就是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或改组”等重要观点,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方法。他将“做”置于“教学做合一”中最核心的地位,强调学生与教师要在做中学和做中教;强调要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用实际遇到的问题引发“做”;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强调校园以外的教育活动的重要价值。陶行知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受陶行知的影响,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育是实践的教育的基本观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使“从做中学”理论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要求

“从做中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劳动教育与“从做中学”因“实践”而相遇。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运用“从做中学”这种方法教学是最为适切的。

(1)从日常生活做起。劳动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在劳动教育教学中,“从做中学”更是触手可及,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境遇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根本途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借助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解决劳动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本领,增长才干。

譬如,三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学校为同学们设置了一系列的手工劳动教育课程,包括生活DIY、快乐布艺塑编、风筝扎制、制皂、植物拓染等,目的是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感受制作的乐趣的同时,感受生活之美。在学校里,学生每 8人住一间集体宿舍,每45人组成一个班。在宿舍里,学生要自己铺床叠被,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打饭,自己洗衣服。在班里,学生要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如整理教室、文明就餐,还要参与班级和基地的其他各项事务。

(2)在劳动教育中,我们要警惕,不要把“从做中学”的劳动精神的培养简化为劳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我国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运用“从做中学”的劳动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是要让学生参加以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的生产劳动,而是要让学生参与服务于个人与他人的生活劳动和以生产实践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3)教师在运用“从做中学”的方法时,要统筹考虑不同学段、层级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4)劳动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劳动者直接参与活动。“做”的过程重在经验的重组和对劳动者的改造。

(5)身体力行地“做”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生产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都是通过“做”来建立与自我、社会、他人直接的劳动关系。尤其是原汁原味的劳动,就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学会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让中年级学生学会帮助同伴、帮助家庭的比较复杂的劳动,让高年级学生学会做困难的复杂性劳动,等等。

(6)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借助丰富多样的劳动形式,让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感官获得充分体验,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改造,成为“做与创造”的主人。

(三)教学流程

确定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确定劳动教育主题;确定“做”的劳动教育内容;确定“做”的劳动教育方法;确定“做”的教学过程;从“做”中提炼要“学”的内容,“从做中学”;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再“做”出来;展示“做”的成果;反思评价。

思考题

1.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有哪些?

2.劳动教育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