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高等学校阶段
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譬如,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强化服务性劳动,自觉参与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重视生产劳动锻炼,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
案例分享
当农夫种菜、请农民当老师、厨房里花式烹饪、给小树穿冬衣(节选)——创意劳动作业催生大批00后“劳动家”
小学五年级孩子不会叠被子,初一学生不会洗衣服、剥鸡蛋,孩子成为家务劳动的“绝缘体”……近年来学生劳动素养缺乏、劳动教育被淡化的现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去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为孩子补上缺失的劳动课”成为社会共识。
在长沙,今年寒假,劳动成为00后新时尚,催生了一批新生代“劳动家”。他们有的当起农夫,拿起锄头学种菜;有的变身大厨,拿起锅碗瓢盆花式烹饪;有的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挽起裤腿请农民当老师。“孩子懂事了”“知道主动分担家务了”……一时间,孩子们的变化成为好评收割机。
创意劳动:双胞胎姐妹花变新锐小厨娘
1月30日,长沙市第一中学正式放寒假。在学生们的作业清单里,除了要求学生做家务,体验父母全天劳动轨迹,还鼓励大家做创意大师,用智慧和巧手在美食上做文章,将废品变成“作品”。
看到这,长沙市第一中学高2020级12班全盈燕、全盈羽这对双胞胎姐妹便开始琢磨着如何给家人送上新春大礼。“我希望家人健康长寿。”妹妹全盈羽顺着这条思路,在菜的寓意上找灵感。参考了有关视频资料后,她的点子诞生了。前不久,她找来西蓝花、杏鲍菇、番茄酱等食材,配上蚝油、生抽、盐等调料,经过她的一双巧手,这些材料如同被施了魔法,变成了一棵造型精美的“松树”,被摆放在盘子中。一旁的“寿”字,更是成了点睛之笔。
“做这道菜旨在祝福长辈们有松柏之寿。”全盈羽向记者介绍,这道菜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前后耗时一个小时,制作过程中对烹饪者的刀工、火候的要求都十分高。另外,为杏鲍菇上色,用裱花笔写字和摆盘,这些都考验着烹饪者的综合能力。”
妹妹的这道创意菜吸引了姐姐全盈燕的目光,她也不甘示弱,拿来圣女果、香蕉、海苔,制作出可爱喜庆的财神爷,为家里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爷爷对我的作品也赞不绝口。”全盈燕表示,制作创意美食是一项有趣的劳动,她还脑洞大开地研制了芥末炒鸡蛋等黑暗料理。
听到孩子分享劳动心得与体会,妈妈钟女士欣慰不已。“孩子参与劳动非常有必要,在这过程中,她们收集与找到和节气有关的食谱,并动手做出来,对于她们来说,也是一次有益的锻炼。”
除了全盈燕、全盈羽这对双胞胎姐妹花,长沙市第一中学高2020级4班王湘宁寒假里大开脑洞,将废弃的饮料瓶、啤酒罐、牛奶箱进行再利用,变成了实用的烟灰缸、梳妆盒、筷子架……“劳动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主动从小事做起,养成劳动习惯。”在王湘宁和家人看来,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文化学习同等重要,尤其是步入社会后,它将在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记者:舒文 通讯员:徐国鸿 马晓东)
来源:长沙晚报(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