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提出问题

二、课堂导入,提出问题

“课堂导入,提出问题”是“三步五环教学法”的第二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教学和检查任务两个方面。

(一)组织教学

1.组织教学的含义

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情绪状态的调剂和劳动纪律的维护,使学生能跟随教师的劳动步骤,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劳动教育课堂目标的过程。组织教学是保证劳动教育过程中师生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组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参与劳动教育教学过程做好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创设一种良好的劳动情境或气氛。它不仅是授课前的特定阶段,也贯穿于整个劳动教育教学活动中。

劳动教育的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劳动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时代劳动教育活动中去。

2.组织教学的方法

(1)口头语言变化法

口头语言法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当指导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我们常做的高低声游戏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2)态势语言变化法

态势语言亦称体态语言或动作语言、肢体语言,它是通过人的表情、动作、姿态等来表达语义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同口头语言一样,它也是指导教师重要的语言艺术形式之一,常常在指导教师讲课时对口头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有时甚至还能达到口头语言难以企及的效果。

指导教师的首语、表情语、目光语、手势语都可以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指导教师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譬如,指导教师在做剪纸技术示范时,发现有两个学生交头接耳在说悄悄话,他并没有直接去批评指责,而是面部转向这两个同学,眼睛温和地看着他俩说“请大家看着,我是怎样剪裁的”,然后继续示范讲解,这两个同学的注意力马上一下子转移到指导教师的讲解上来。

(3)姓名举例提醒法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指导教师常常运用人物名字说明事情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果发现有的同学精力不集中,走神、玩手机、嬉闹、看其他景观等,指导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或者他附近学生的名字说明事情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劳动任务,增加劳动教育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譬如,在开展线装书《孟子七篇》制作活动时,有位叫张三的同学,接打电话影响了其他同学,指导教师说:“请在最后封底最底端‘设计人’处,填写自己的名字,譬如张三。”说到“张三”一词,声音拉长且缓慢,这样张三立即听出指导教师在借机提醒自己,立即停止打电话,转移到劳动中来。

(4)教学方式变换法

变换劳动教育活动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劳动教学效率。劳动教育活动方式包括师生交流的方式、学生探究的方式、体验的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方式等。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变换一下劳动活动方式。例如,由教师讲解变为学生讲解,由多媒体演练变为学生实际演练,由集体听报告变为小组讨论等。这些变化都会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强化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参与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教学方法变换法

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尤其是听报告、看专题片活动,更容易让学生感觉疲劳乏味。因此,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获取信息,不仅可以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6)小组积分激励法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为了圆满完成劳动任务,达到预定目标,教师往往准备积分的办法,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位组员的表现,为学生所在的小组积分。积分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纪律、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的自我展示、体验探究参与的质量等直接挂钩,由劳动团队的同学给予点评、评分,所得分值记入相应组的总积分,积分前三名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如:笔、本子、小红旗、奖状等,来激励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活动。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我展示的主动性。

(7)设置问题法

设置问题法是劳动教育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回答,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利用疑问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在劳动教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充实教学内容的作用。

(8)竞赛刺激法

在学生情绪不佳、疲劳或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小型劳动竞赛活动,如采取集体竞赛、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学生跳出不良的学生状态,达到提高劳动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9)中途休息法

连续的劳动教育活动之后,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的提醒或警示对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已无济于事。这时,指导教师可以唱一首歌曲,也可以让学生唱,或者原地休息几分钟,让学生放松片刻。这样,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劳动气氛,而且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二)检查任务

1.检查任务的含义

指导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前一般都要提前给学生布置劳动教育的准备任务,在劳动教育活动开始时要对准备的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这个过程就是检查任务。检查任务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举措。学生只有圆满完成劳动教育前布置的任务,才能保证整个劳动教育顺利进行。

2.检查任务的方法

检查任务的方法主要有:学校领导检查法、项目组长检查法、问答检查法、报表检查法、自我检查法、抽样检查法、交叉检查法、重点检查法。

案例分享

《探究农耕博物馆》课程设计(片段)

【课前检查分组讨论】

第一步:学生登上大巴后,劳动教育指导教师引导班委成员组成农耕博物馆学习小组。

第二步;由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检查、汇报、讨论劳动前布置的任务。

第三步:各位组员在本组内展开劳动前准备成果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有:课堂目标掌握情况、劳动工具准备情况、布置问题准备情况、劳动资料查找情况,以及每一项内容是否正确、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怎样补充解决?

第四步:各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每组两人,组长必须参加交流讲话,再委派一名口才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补充发言。

第五步:其他小组结合自己小组情况对刚刚分享的小组发言进行点评。

第六步:指导教师对各小组汇报进行点评、鼓励、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