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挖掘社会资源法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包含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而不仅仅是片面的学校资源。教师要依托社会各方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劳动教育活动,以鲜明的劳动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德和劳动习惯。开展学雷锋、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科技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参观考察古代著名工程、民居民俗、科普场馆、劳动博物馆、艺术馆、非遗馆等,充分利用传统农业、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实验室等社会资源,遴选出合适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主题课程,把社会资源同学校新时代劳动教育主题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