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对劳动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可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切合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有教育价值。我们寻找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劳动,将其界定为劳动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课程教什么,怎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劳动教育,是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开发要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核心,应体现时代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迅猛发展及其带来的挑战。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劳动教育课程因本身的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需要更加丰富且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方法重授业轻解惑和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学校应依据不同的课堂类型和不同的学生群体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会更加乐于参与课堂之中,具有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另外,还应在基本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再配置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的教学活动,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都应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案例分享

山东省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开设沙包设计主题课程,让学生在了解沙包运动、缝制沙包、学习和创新沙包游戏、组织沙包比赛等活动中,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感受文化传承、培养审美鉴赏素养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体会劳动伟大、劳动光荣、劳动美丽等劳动观念。

沙包设计主题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沙包的选材、设计、制作以及创意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等内容。沙包设计主题课程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参与劳动和创新创意的积极性。例如,在选材环节,在重视色彩鲜艳、材质耐用、搭配和谐等基础上,要发展学生厉行节俭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收集家里或亲戚家的碎布料、旧衣物等;在制作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先上网查阅多样化的沙包图片,然后采访家人或民间艺人,了解当地沙包特点及其制作方法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独立的主题,全程由学生进行决策,注重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不仅学习到劳动知识,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能力,且极大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来源:李红婷.劳动教育目标定位及课例分析[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3).

(三)师生的交互性

劳动教育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亲身实践探究,教学方式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常识型课程还是技能型课程都应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教学中师生地位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合作、互敬,教师由原来的单向传授变为引导并参与学生有效地探究。在评价环节,更多地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思维批判能力,再次经历、体验知识创造的过程,激活学生内在探究学习的推动力量。

案例分享

《别致的小鞋》一课,在导入环节,老师没有出示实物作品,而是出示一个从店里买的布鞋的鞋底,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很有兴趣,纷纷发言。当一位学生谈到他知道这个鞋底也叫千层底,是一层一层缝制上去的,还特别指出了鞋底上那一圈圈的线脚时,老师及时进行了评价,表扬他看到了关键的技术部位。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引导到了技术层面。在示范环节,老师进行示范制作。教师故意从中心点开始盘纸绳,学生看着看着,看出问题来了。这样盘不正确,不美观,有学生就提出来了。老师又进行了评价,肯定学生会思考,而且想到了制作的技术问题,其他学生一下子也就明白过来了。在制作环节,学生虽然已明白制作的重难点,但在实际制作时,老师发现不少学生还是盘得不够紧密,就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对几样作品进行比较,发现技术点是“盘得紧密”,学生就修正了自己的做法,他们的技术意识也有了突破。在展示环节,老师拿出两个作品,拎住小鞋的扣带,发现有一双扣带的一头马上脱开了,老师就引导学生评价,大家共同发现了更好的粘贴扣带的方法,把作品的层次又进行了提升。

案例来源:杨建伟.综合略谈小学《劳动与技术》的教学评价[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