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三、社会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社会劳动教育资源主要可分为企业生产劳动教育资源和公益服务劳动教育资源两大类。

(一)企业生产劳动教育资源

列宁指出:“如果学习、教育和训练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是不会相信的。”[1]劳动教育也不例外,对高等院校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将学生引向真实的劳动场域。企业就是真实劳动的集中场域。

实习实训岗位是企业独有的劳动教育资源,是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所不具有的。[2]学生可以在企业提供的实习实训岗位上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行业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等,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熟悉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等,体验实际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真正做到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二)公益服务劳动教育资源

公益服务劳动教育资源,是指可开发用于劳动教育的社会公益资源,如公益节日、公益劳动、公益场馆、公益广告等。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文化宫、敬老院、孤儿院等可以给学生提供公益劳动岗位,街道社区的志愿宣传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公益劳动体验,深切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深切体会义务劳动的社会意义。

案例分享

因地制宜,探索劳动教育“江苏模式”

江苏省本科、高职院校积极因地制宜,探索劳动教育的“江苏模式”。

1.“劳动教育实践+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常州工学院将劳动教育实践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万人进千企”活动构建劳动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百‘练’成钢”教育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要求学生大学四年全程进实验室、企业、社区等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劳动中促成长,在实践中育新人。通过嵌入式人才培养,在企业必须有一年的经历,才能拿到相关的课程学分。目前学校大概与300家企业建立了深度的联系,并建立了产业融合基地。

2.开发劳动实践特色课程

中国矿业大学将劳动教育分为劳动实践特色课程、校园劳动与防护技能、专业劳动实践三种类型。其中,特色课程设置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劳动实践内容。特色劳动实践内容包括木工技艺、非遗手工艺与劳动创新、劳动与绿化、劳动与厨艺等。校园劳动与防护技能,通过日常生活劳动锻炼,使学生做到生活独立、劳动自立。

3.实训课程融入劳动素养培养内容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从学生入校的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会有2~3周的实训课程。在实训课程的设计中,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融入学生劳动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遵守劳动技能规范,实训场所环境的整理与维护等。在顶岗实习期间,采用校内指导教师与岗位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结合岗位要求,进一步对接职业需要。

资料来源:江苏高校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江苏模式”[EB/OL].https://www.sohu.com/a/462694043_120207615.(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