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课程方案设计要素
(一)课题名称
劳动教育课题名称简称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是指本节课教学的主题,也可以是该节课的教学任务名称,还可以是该节课教学主要内容的总称。拟定课程名称时,要选择吸引力强、容易引起学生关注的内容,要做到课题名称意义准确、突出主题、规范简洁、富有时代气息。课题名称要求独特、新颖、有趣、真实,避免大、空、泛。
(二)学校班级
学校班级是指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学校及其班级。同一劳动课程内容,不同学段的学生由于认知程度不同,掌握的现有知识储备不同,接受新知识、理解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开发适合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多个不同学段的劳动主题。所以,教师在劳动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层级性原则,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而不能忽略学生年级段的差别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三)设计人
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设计人,简称设计人,是指参与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设计编写的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人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社会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需要专业引领和科学规范。只有加强课程设计的专业性,才能真正实现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课程设计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整个劳动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
(四)教学课时
课时是连续教学的时间单位,一课时就是一堂课所占用的时间。总课时,就是完成整个劳动教育过程所占用的时间。在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课时有的以课时计算,有的按劳动教育天数计算,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劳动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大中小学课程,课时也不能拘泥于大中小学课时,劳动教育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劳动教育资源情况来具体确定。课程设计时,指导教师要对本节课教学时间做总体安排并计划好各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
(五)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本节劳动教育课结束后,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水平。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编写劳动教育课程方案教学目标时,可以直接参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的劳动教育四个方面的总体目标,即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
表格中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学段层级差别,参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和学段要求来编写。
(六)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条件。编写课程方案教学内容时,要列出该节课教学的具体内容项目,要求突出主题,言简意赅,点到为止。譬如,《我来黄山制作野生植物叶脉拓印化石》课程设计方案,教学内容可以直接写成“野生植物叶脉拓印化石制作”,《我来剪窗花纸,探究民俗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编写为“剪窗花纸的方法技巧”,《考察赵州桥,制作桥的模型》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编写为“探究赵州桥结构、制作桥的模型”。
(七)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依据劳动教育目标,在对劳动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目标规定必须掌握和理解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劳动教育课程所阐述的最重要的方法、原理、规律、过程,是劳动教育思想或劳动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对劳动教育重点的把握是劳动教育课程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八)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尚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以及准备欠充分的内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解决,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劳动教育造成困难。重点难点的分析确定,是非常重要的项目和步骤,它为劳动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时间分配以及劳动资料设计提供依据。
(九)劳动工具
劳动工具指的是劳动教育过程中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或者某过程的模型、实物、标本、仪器、图表、多媒体等,包括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教育装备、实验设备、教学标本、教学模型等。譬如,地质考察探究劳动活动中的生物标本、矿物标本、化石、岩石及珍稀动物样品,地质博物馆中的恐龙仿制品,海洋文化探究中的军舰模型,线装书制作中的纸、笔、针线、钉子、锤子、书页、尺子、夹子、剪子等,都是劳动工具。劳动课开始前就要确定本节课各个教学环节需要的教具。
(十)教学方式
目前,劳动教育主要的教学方式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榜样激励等方式。在编写课程教学方式时,请结合劳动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选择设计适当的教学方式。
(十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分析、选择以及设计确定该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如前所述,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指导教师可结合劳动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灵活运用,而不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其他方面的教学方法选择理论本书第五章有专门而详细的论述,可供参考。不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既可以在已有的教学方法中选择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设计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促进教学方法的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十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预期设想,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体现在教案中,也是整个教案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要写出在劳动课堂上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学生活动,怎样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产生学习劳动新内容的积极性,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怎样导入新课,怎样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运用什么方法、怎样操作、怎样反思等。更为详细的教学方案,还应把课堂的提问及问题的答案、提问学生的方式和提问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怎样处理等,都预先写在教学方案上。教学过程设计的撰写要求结构清晰、文字叙述详细、突出重点与难点。
劳动教育专题课程的教学过程按照实施时间的顺序可分为:劳动教育前、劳动教育中和劳动教育后三个基本步骤。按照教学任务这三个基本步骤可划分为五个基本环节,即课前准备,设置问题;课堂导入,提出问题;开展新课,解决问题;教学总结,反思问题;教学评价,激励提升。这就是劳动教育课的结构,也叫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过程。在实践中,我们称之为“三步五环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