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跨学科教学法

八、跨学科教学法

(一)含义

跨学科教学法是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学科确定课程主题,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对这个中心题目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跨学科教学法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教学方法。美国学者舒梅克认为,教学应跨越学科界限,将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

劳动教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通过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科知识在劳动教育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流程

1.确定课程主题

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包含着不同层面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在选择中心学科,确定课程主题时,要立足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厘清中心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契合点,并依据不同学生的学段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劳动教育课程主题。

2.罗列课程知识点

围绕课程主题,教师需要罗列跨学科教学中涉及的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并针对这些知识点,依据它们的逻辑关系,设计好课程中的问题。

例如,2020年疫情期间,以“致敬最美劳动者”为课程主题,引导小学生发现、感知疫情期间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榜样。这样一个课程涉及的学科包括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和信息技术,学生通过运用相关学科学习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完成课程。通过信息技术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融合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教育;运用语文知识,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文字加工和处理,形成文本;运用美术知识,绘制心中“最美劳动者”的榜样形象。

3.学生探究问题,教师指导答疑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考解决劳动课程中的问题,实现多学科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并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方式。

4.学生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总结汇报研究成果,分析其中的关联,大家进行讨论交流。例如,上述“致敬最美劳动者”课程中,学生在劳动课后提交了作文、手抄报、绘画和剪纸等各种形式的作品。

5.评价、反思

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时不仅要从单学科知识掌握运用的角度,更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