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功能

二、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劳动教育旨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具体内容。其中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在整体劳动教育中起着统领、指导、推进的功能,也是评价劳动教育成效的重要参考。教学目标确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劳动教育的过程,影响着劳动工具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进而影响着劳动教育实施的成效。

(二)规范功能

劳动教育目标应规范劳动行为,关注劳动体认,丰富劳动经验和阅历。劳动体认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丰富生活实践的基础。没有劳动体认,学生就难以体悟和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难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增加劳动体认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案例分享

上海财经大学探索构建立体式劳动教育新模式(节选)

完善环节设计,增进劳动体认。在新生入学、志愿服务、实习实践、毕业离校等节点,设置新生宿舍“养成教育”、疫情期间“居家劳动一小时”、毕业季“留给母校一间整洁如初的寝室”等劳动任务。依托暑期“千村调查”项目,设立“田间课堂”劳动实践课。602名师生组成96支调研团队返乡调研,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用专业所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开展场馆服务、社区公益、关爱弱势群体、支教帮扶、爱心募捐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2021-03-22)。

(三)评价功能

一方面,劳动教育目标是指导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应完成的任务。在不同劳动类型的活动中,劳动教育的目标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劳动的性质、劳动主体、劳动的内容确定劳动目标。劳动目标一旦确定,会引领整个劳动过程的方向,同时也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目标又是其是否达成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规范劳动教育评价的内容。在整个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劳动教育目标是引导、规范劳动教育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衡量劳动教育评价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没有劳动教育目标的设定,劳动教育效果如何,就缺乏一个可评价的依据。因此,劳动教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一个重要参考。对照劳动教育目标,就可以对劳动教育的过程、方式方法、效果等方面做出恰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