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专业知识修养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修养

扎实的劳动教育专业知识修养,是劳动教育教师素养的基础,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显著特征。

(一)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

劳动教育的教师要想将有关劳动、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精通该方面的知识,熟悉掌握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与课程知识的内在关系。其中,劳动教育的专业理论素养是劳动教育的教师最为基本的素养。劳动教育的教师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做到学懂、弄通并活学活用,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劳动的论述,用经典著作和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增强专业理论素养,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理论阐释力。同时,劳动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其实践性的特点,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陈述性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程序性知识,即具有劳动教育专业的实践知识,既要体现劳动教育的知识性与基础性,还要体现劳动教育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二)广博的多领域的知识

具备广博的多领域知识是未来教师的显著特征。对于劳动教育的教师来说,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两方面的多领域知识:

当代科学与人文知识,是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第一层面。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更新的日新月异以及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劳动存在于社会之中,存在于生活之中,劳动有着深厚的社会与生活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与人生、劳动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社会领域的科学与人文知识,并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劳动教育做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状况的合理性阐释,不断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兴趣。

多学科素养,是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第二层面。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因此,劳动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学+”的多学科素养,即至少掌握1~2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博的多领域知识,不仅可以为教师更好地理解劳动与劳动教育提供多学科的视角,而且可以为教师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提供多样化的知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