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激励提升
“教学评价,激励提升”是“三步五环劳动法”的第四环节,这一环节的内容有教育评价、教育激励,在课程设计时都要一一做出详细预案。
(一)教育评价
评价最重要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促进学生发展,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思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不断地获得新的发展。
1.评价的内容
学生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觉悟、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劳动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劳动操作能力、反思能力等方面。
2.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自我评价法、同学互评法、教师评价法、家长评价法、劳动基地评价法等。
3.评价结果呈现方式
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评价结果呈现方式,但是无论哪种呈现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原则:
(1)评价结果不能简单地以等级和分数来呈现。
(2)评价结果的呈现需要更多地采用语言描述的方式,或者将分数、等级与语言描述相结合。
(3)评价结果要客观、全面地记录、描述学生在每个活动环节中各项发展指标的表现情况。
(4)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评价说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完善之处,以便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5)呈现方式要以鼓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不能伤害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尊心。
(二)教育激励
劳动教学评价后,还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及劳动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提升方法。激励提升的措施有榜样激励、表彰激励等。
1.榜样激励
所谓榜样激励法,就是指导教师选择在实现劳动教育目标中做法先进、成绩突出的学生或班级集体,加以肯定和表扬,要求大家学习,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指导教师在学生中选择榜样,应该是成绩突出、品德高尚、表现优秀的学生。
运用榜样激励法的步骤:首先,树立榜样;其次,对榜样的事迹宣传介绍;再次,给榜样以明显的使人羡慕的机会和荣誉,提高榜样的效果和价值,增强同学们学习榜样的动力。
2.表彰激励
把优秀学生作为重点表彰对象,表彰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家学习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通过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其发挥出应有的示范先进作用。
不仅要让大家知道谁受了表彰,而且应清楚为什么受表彰、受表彰的同学身上有什么可学可取之处。对那些立得住、叫得响的劳动教育先进典型,在学校新闻宣传的基础上,可考虑将其事迹编排成小品、快板、诗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结合表彰、总结、纪念等活动组织演出,多角度解读先进典型的故事,使先进学生的典型事迹和精神广为传播,不断凝聚劳动教育思想共识和劳动合力,能够让同学们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受到启发,把优秀学生的领奖活动变成全体同学的精神大餐。
案例分享
劳动教育教学服务欢送辞编写要点
在大巴车离开基地时,教师要致欢送辞,以加深与学生的感情。致欢送辞的语气应真挚,富有感染力。欢送辞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感谢语:对学生及学校、基地、老师的合作表示感谢,有司机的,也要一一表示感谢。
②惜别语:表达友谊和惜别之情。
③征求意见语:诚恳地征询意见和建议。
④致歉语:若劳动教育活动中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可借此机会表示真诚的歉意。
⑤祝愿语:表达美好的祝愿,期待再次相逢。
本案例由山东弘道研学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李子尚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