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设置问题

一、课前准备,设置问题

课前准备就是劳动教育前的准备,是指在劳动教育活动开始前,教师把有关的劳动教育问题、事宜,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提前为顺利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创造条件,达到预期的劳动教育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的内容主要包括:告知课堂目标、布置劳动任务、组建劳动教育小组、做好劳动事务准备。

(一)告知课堂目标

1.告知课堂目标的作用

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学生提前告知明确而具体的劳动教育目标,将本次劳动教育的教学意图清楚地传达给学生,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妥善地组织教学过程,准确地评价教学结果;有利于学生清楚地知道将从本次劳动教育过程中学到什么,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2.告知课堂目标的方法

(1)印发明白纸。教师提前把设计好的劳动教育目标发给学校,征求学校意见,共同修订后再印刷出明白纸,发给学生,告知学生将要进行的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完成什么任务,让学生提前带着目标任务问题去思考、去准备。

(2)多媒体展示。运用学校或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多媒体,把劳动教育目标告知给学生。

(3)教师口头传达。教师开始见到学生时用语言告诉学生本次劳动教育活动的目标,让学生清楚明了。

(4)简易黑板书写。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临时制作的或者随身携带的简易“小黑板”上写出劳动教育目标并告知学生。

(5)终端设备转发。教师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上的微信、QQ等工具平台,转发劳动教育目标文字材料。

案例分享

《垃圾分类职业体验》教案(片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垃圾分类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活动,学生要了解垃圾,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学会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和技能。

(2)运用学过的垃圾分类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会废物回收利用。

(3)学会用手机、电脑和书刊查阅垃圾分类信息资料。

(4)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形成基本符合规范的垃圾分类研究报告。

(5)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经受挫折和失败并最终战胜困难的品格。

(6)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品德,养成不乱扔乱放垃圾的好习惯,感受劳动最光荣。

【目标告知方法】

(1)经学校同意,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带着目标去准备。

(2)上课前拿出提前用纸板做好的临时“小黑板”,向同学们展示劳动教育目标,并用手机发信息告知全体学生。

(3)到达垃圾储存基地后,发放垃圾分类课程明白纸,让学生继续观看本次垃圾分类职业体验目标。

(二)布置劳动任务

为了圆满完成劳动教育活动,教师一般要提前对学生布置劳动教育任务,准备劳动工具、劳动问题与劳动资料。这些任务教师都要提前准备好。

准备工具:准备劳动教育课中使用的工具,如担架制作课程中的绳子、竹竿、锯、刀、剪子等。

准备问题:准备与劳动教育课有关的知识和问题。

准备资料:准备与劳动教育课有关的资料。

(三)组建劳动小组

1.劳动小组的含义

劳动教育学习管理小组,简称劳动小组,是指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为开展好劳动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结合劳动教育的具体条件,组成学习管理小组,有目的、有计划、能动性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学生自我管理基层组织。劳动小组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体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是目前劳动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组建劳动小组的方法

(1)组建方式。采用个人自由选择组合和教师指令分配相结合的方式。

(2)组建程序。劳动教育前负责劳动教育课教学的教师要提前一周走进学生,与将要参加劳动教育的学生见面,指导安排班主任或者带队老师协助学生组建劳动教育学习管理小组,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自我管理。

(3)小组结构。将每班分成若干个劳动小组,一般每组4~6人,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成员若干。成员设安全委员、救助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等,保证个个有岗位,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人管。教师可以先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岗位责任与义务,引导学生自荐、推荐。劳动小组成立后,拟定劳动小组名称、学习口号,进行全班演讲,表明决心,还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宣誓仪式,增强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发挥小组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的能力和意识。

(4)纪律要求。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要求全体组员积极参加劳动教育活动,遵守小组纪律,维护小组荣誉。

案例分享

《我来洗衣服》设计(片段)

一、课前准备

(三)组建小组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所喜欢的研究内容,自由组成学习活动小组。活动小组分别是:脏衣服收集小组、水资源调查组、洗衣粉调查组、洗衣组、晾晒组、整理衣服组。每个小组要民主选定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安排各组员的任务。

(四)做好课前准备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承担着劳动教育教学的重任,同时也从事着劳动教育事务的服务工作。劳动教育活动学生是否满意、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能否圆满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劳动服务。

教师做好劳动教育团的接待准备工作是向学生提供良好服务的前提。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事无巨细,如果考虑不周就可能出错,因此,准备工作务必细致、周密。一般来说,教师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主题课程方案

学校劳动教育教师设计课程时要熟悉年级、总人数、男女生数量、年龄、班主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劳动工具、劳动地点、劳动时间、安全措施、评价方法、劳动专家、项目负责人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校外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还要熟悉学校名称、年级、来自城市、总人数、男女生数量、年龄、风俗、饮食习惯、领队老师、电话号码、线路、用车情况、司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劳动工具、劳动地点、劳动时间、安全措施、评价方法、劳动专家、项目负责人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劳动知识准备

做好有关劳动知识和资料的准备。准备的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更新,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掌握基地专有名词术语,做好生源地有关知识的准备,注意在语音、语调、语法和用词等表达方面的选择与准备。

3.做好劳动物质准备

教师尤其是校外的劳动教育指导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好迎接劳动教育团队的有关物质准备。包括:劳动教育团队主题课程方案、劳动教育服务质量反馈表、劳动教育团队名单、劳动教育团队费用结算单等。

准备好必带的工作物品。工作物品包括:工作证、执业身份标识、音像设备、宣传资料、通信录、劳动教育手册、教学评价表、安全管理手册,以及按劳动教育团队人数发放的物品(如劳动帽、劳动纪念品)等。

同时也要准备好必带的个人物品。个人物品包括:名片、手机及充电器、防护用品(雨伞、遮阳帽)、常备药物、记事本与工作包等。

案例分享

《孟子七篇》线装书的制作设计(片段)

【布置任务】

1.准备工具

线、针、钻子、尺子、夹子、钉子、锤子、剪子、铅笔、宣纸、云彩纸(当封面用)。

2.准备问题

了解线装书的演变历史。线装书制作需要用的材料有哪些?线装书的制作过程?《孟子七篇》的作者是谁?《孟子七篇》的主要内容?《孟子七篇》中的经典句子?中小学课本里哪篇文章提到《孟子七篇》?《孟子七篇》中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孟子对你自己的影响是什么?怎样做一个新时代优秀青少年?

3.准备资料

中小学有关课本、《孟子七篇》背诵比赛的流程方案、线装书的制作过程简介。查找有关资料。全组分工,人人查找,个个研究,然后劳动教育小组交流分享、点评。

4.做好个人形象准备

教师的自身美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更关系到学校和劳动教育基地的形象。为了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符的仪容、仪表方面的准备。面容整洁,不浓妆艳抹。头发要保持清洁、整齐;着装要符合教师的身份,并要方便劳动服务工作,整体要求衣着要简洁、整齐、大方、自然。

5.做好心理准备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时刻准备面临艰苦复杂的工作,向学生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如何对特殊学生提供服务,以及如何去面对、处理接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事故。要冷静、沉着地面对,无怨无悔地继续做好劳动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