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教师的具体任务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教师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劳动观是指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也包括对劳动本身的地位、作用、意义以及劳动在整个自然与人类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劳动教育的老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内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意义,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地位,要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平等的观念,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劳动者最伟大、劳动者最美丽。
(二)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
对于劳动教育的教师来说,要向学生传授现代社会生产劳动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劳动教育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是如何通过劳动推动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的教师在传递关于一般劳动生产的陈述性知识时,也要传授程序性知识,而且要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熟练掌握满足生存最基本的劳动技能。该任务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知识层面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态度影响行为,行为渐成习惯。劳动教育的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在熟练掌握满足生存最基本的劳动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渐生成自我的劳动能力,进而形成劳动的习惯。只有学生真正把劳动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存与生活中热爱劳动、勤于劳动、乐于劳动,劳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才会实现。该任务主要解决的是学生习惯方面的问题。
(四)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是由人民书写和创造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了无数平凡英雄,有“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时传祥、有不懈追求“禾下乘凉梦”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征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9]我们要让这些劳模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让劳模精神在劳动教育中成风化人、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滋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效应,逐渐形成全社会良好的社会氛围。该任务主要解决的是劳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