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色扮演法

五、角色扮演法

(一)含义

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劳动教育情景模拟,要求学生扮演指定劳动者角色,并对学生劳动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提高个人劳动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教学流程

(1)选择剧情。根据劳动教育资源和教学目标,选择有多种人物性格的劳动教育剧情。

(2)布置场景。教师需要根据劳动教学目标和内容准备教学材料和道具,布置表演的场景,为学生提供劳动角色扮演活动的流程、每个角色的介绍资料、角色扮演活动的教学评价表。教师还可以根据角色需要,适当给学生提供服装或道具。

(3)选择小组。采用学生自愿组合和教师确定相结合的方法,成立各种工作小组,共同完成劳动教育任务。

(4)分配任务。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分工,布置相应问题,说明相应任务,强调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合作和沟通。要强调这是一个小组作业,而不是个人表现。学生一起努力来呈现一次有效的表演。小组长去负责和班级中其他人的沟通。譬如,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大军情景剧任务分工。

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大军情景剧任务表

(5)选拔演员。小组成员选好劳动演员,准备表演。小组集体分析讨论决定角色扮演的人物和表演的大体思路,集体描述人物并大致勾勒出行动的可能进程。学生要挑选人物场景并讨论这些人物是如何对情景做出反应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保证角色扮演活动的顺利进行。

(6)组织观众。观众的存在更能保证情境的真实性,有助于学生表演发挥,并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观众也要承担配合表演、维持秩序、参与互动、表演评价等具体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

(7)开展表演。这是劳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主要教学阶段,既是对前面计划安排的检验,又是对后面评价、反思工作的引领。开展表演要设定时间限制,明确后续工作要求。根据具体情况,每个小组大约10分钟的表演时间,在第8分钟的时候,提醒一次。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各组进行一次小型的讨论,也可以延迟到所有的小组表演结束后进行讨论。也可以让扮演者来描述他们扮演角色的感受。

(8)回顾讨论。小组成员回到组内讨论劳动表演体会,小组长准备向全班学生报告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指导全班同学回顾整个过程。保存整个过程的文稿或录像等资料。

(9)活动评价。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不断开展自评、互评活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全面评价学生。

案例分享

鲁班纪念馆《班门弄斧》情景剧(片段)

演出地点:山东滕州市龙泉广场鲁班纪念馆

基地简介:鲁班纪念馆位于山东滕州龙泉广场,占地15.2亩,规划建设面积1万平方米。鲁班纪念馆主体建筑以“继承与发展”为设计理念,采用仿古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以鲁班发明的卯榫结构为主、混凝土框架为辅,建设面积达8600平方米。鲁班纪念馆建设突出“百工圣祖”的特点,采用仿古式建筑风格,以土木建筑为主、混凝土框架为辅,构建飞檐画栋、美轮美奂的古建筑风貌,突出精巧典雅的灵性与特色。鲁班纪念馆设有圣祖堂、公祭大厅、木工器械馆、石器馆、兵器馆、建筑厅、舟桥厅、青少年科技教育厅、鲁班传人成果厅等。鲁班纪念馆院内规划建设以石磨、磨盘、碌碡、石槽等数千件石器垒成的石磨山和碌碡山。滕州市鲁班纪念馆目前是全国建筑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纪念鲁班的专门场馆。鲁班纪念馆充分发挥了“科技发明展示中心、寻根感恩祭拜中心、爱国主义教育中心、鲁班文化传承中心”的功能。

导演:赵学生

演员:鲁班(张学生)、匠石(李学生)、柳宗元(王学生)、欧阳修(赵学生)、庄子(周学生)、围观百姓演员等

道具:汉服、官服、鼓、县衙大堂设施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小组准备活动

教师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提供鲁班纪念馆《班门弄斧》情景剧故事,介绍故事的时代背景、发生过程以及最后结果,使学生们充分了解故事始末,编写《班门弄斧》情景剧剧本,以及准备相关道具等。

二、选出扮演者

教师引导各小组研讨、修改剧本,帮助学生分析剧本中的角色特点,并引导组员和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扮演的积极性,最后由学生自行讨论、协商、达成一致,完成组内主角、配角、群演等各类角色的分配及组员的具体分工。

三、安排活动场景

学生自己安排古装定制,准备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砻、磨、碾子、云梯、钩强等道具,布置情景剧舞台设施。指导老师将每位学生的角色介绍、出场顺序、时间、台词、走位等流程标准化,以劳动教案形式发放给对应的学生,让其提前预习、排练。

四、组织观众

学生导演组织未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以观众身份即围观情景剧的普通老百姓共同配合本次情景剧的演出。每位观众都有在表演过程维持现场秩序、表演结束后合理发表见解并对演员表现进行点评和建议的权利。

五、实施表演活动

学生们在一片“叮叮当当”木工制作声中开始表演,呈现《班门弄斧》的完整剧情。

(1)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

(2)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

(3)庄子在《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的白灰一下子给削掉了,但鼻子尖的皮一点都未伤及。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

(4)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5)宋代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六、讨论和评价

小演员们表演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和台下的教师、未参演的观众展开互动。首先,由观众提出观看感受,选出代表口头陈述;其次,每位观众在提前设计好的演出评价表上逐项打分;再次,教师给出专业的点评和改进建议;最后,由观众和专业评委共同选评出本场情景剧的最佳演员和最佳表演团队。

七、总结评价

教师安排班长当主持人。主持人结合讨论和评价的结果,和每位参与情景剧的学生再次进行沟通,给出剧本解读、角色塑造、舞台表现、情感处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建议和方法,并引发学生对劳动教育本身的思考,将劳动课程的所获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其更好地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养成积极劳动的好习惯。

本案例孔潇敏老师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