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肥胖更难办

6.遗传性肥胖更难办

肥胖是遗传、环境和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那遗传性肥胖与后天形成的肥胖哪个更难减肥呢?

遗传性肥胖往往表现为早发的重度肥胖,包括单基因肥胖、染色体重排所致的肥胖综合征及多基因肥胖三类。前文已经讲过它们的特点。而后天形成的肥胖以单纯性肥胖占大多数,即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因可寻的肥胖,多于青春期至成年起病,与久坐、缺乏运动及营养过剩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单纯性肥胖的发病亦有一定的遗传背景,基因虽不直接致病,但使患者具有肥胖易感性,出生后在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下导致肥胖表现。后天形成的肥胖还包括一些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的肥胖症,如继发于下丘脑疾病(创伤、肿瘤等)、垂体疾病(垂体瘤、空泡蝶鞍综合征等)、胰岛疾病(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瘤等)、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性腺功能减退、水钠潴留等的肥胖。

无论对于哪种肥胖,其减重治疗的手段均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遗传性肥胖,尤其是单基因肥胖和染色体重排所致的肥胖综合征,虽然其病因十分明确,但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从基因层面纠正其遗传缺陷。这类患者多从出生时就伴有显著的食欲亢进,且肥胖综合征患者除肥胖表现外还伴有多种先天异常,这些都使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对这类患者进行减重治疗难以实施和坚持;而针对遗传性肥胖的药物则大多数仍处于试验阶段,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药物比较局限;目前,外科代谢手术在这类肥胖的治疗中仍存在争议。而对于后天形成的肥胖,如单纯性肥胖,减重治疗的疗效一般较好;对于继发性肥胖患者,在其原发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情况下,继发形成的肥胖也能够被根治。综上所述,在遗传性肥胖患者中减重治疗的实施更为困难,疗效也更为有限;相对来说后天形成的肥胖,减重相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