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轻了却没瘦

12.体重轻了却没瘦

在上一节中,小乐通过早中餐只吃蔬菜沙拉和不吃晚饭体重减轻了不少,但他不仅觉得自己体力下降了,还看起来没有瘦,从一个壮壮的“胖胖”,变成了一个虚虚的“胖胖”,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体包含水分、肌肉、脂肪、骨骼等多种不同成分,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肥肉的体积是同等重量瘦肉体积的数倍,同理,相同体重的人,体脂比例高的看起来更胖,而肌肉比例高的人看起来更苗条。如果我们体重下降时主要丢失的是肌肉等成分,而脂肪重量没有显著下降,在外观上看起来就会没有“瘦”。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脂肪没少多少,肌肉却流失很多”的现象呢?

(1)过度限制能量摄入。减肥的首要任务是少吃,但少吃也是需要把握度的。人体重要器官的运转都是需要能量供应的,如果过分限制饮食摄入量,机体只能通过分解自身蛋白质来获取能量,造成肌肉、骨骼丢失,长此以往,机体多项功能都将受到影响,出现脱发、皮肤变薄、畏寒、女性闭经、青少年生长发育受限等现象;不仅如此,长期极低能量饮食,机体会适应性地降低基础代谢率(BMR),不仅减肥更加困难,还容易造成减肥后反弹。因此,《中国肥胖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到:应避免采用极低能量膳食(即能量总摄入<600千卡/天的膳食)。那怎样的摄入量比较合理呢?一般认为,肥胖男性建议为1 500~1 800千卡/天,肥胖女性建议为1 200~1 500千卡/天,或者在目前能量摄入水平基础上减少500~700千卡/天。

(2)营养摄入过于单一。我们饮食中有三大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很多减肥者认为减肥就是不吃肉,或是认为减肥就是不吃主食,这些都是不全面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必然引起肌肉和水分丢失。其实超重和肥胖者在限制总能量的前提下,需要保证合理的膳食结构,其基本原则是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含复杂糖类(如谷类)。在减肥期间应适当补充富含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燕麦、玉米等粗粮,鱼虾、鸡胸肉、鸡蛋、脱脂牛奶等,这些食物饱腹感强,还有助于保持和增长肌肉。

(3)运动方式不合理。运动是减脂增肌的重要途径,运动员的肌肉就比办公室白领要发达得多,不过要达到减脂增肌,运动也需要合理的方式和量。人体中糖原、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以提供能量,在做有氧运动时,首先是糖原分解供能,糖原消耗殆尽时脂肪和蛋白质开始分解,因此,有氧运动能够减脂,但如果有氧运动过量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蛋白质分解过多和肌肉流失;而进行力量训练等抗阻运动时主要以分解糖原为主,不仅蛋白质的分解较少,还可以锻炼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达到保持或增加肌肉的目的。因此,指南中推荐肥胖者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骑车、乒乓球等)150分钟,每周运动3~5天,同时配合每周2~3次抗阻运动。

现在小乐明白了,他在减重过程中对饮食限制太过严格、食物搭配不合理且缺乏适量的运动,他决定调整生活方式,努力从一个虚虚的“胖胖”,变成一个健壮的“瘦”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