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低碳饮食

29.正确认识低碳饮食

低碳饮食,即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具体指可快速消化的淀粉和糖类物质。我们中国人最常见的主食,如米饭、面条、土豆、玉米等即为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低碳饮食旨在通过减少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取来减少肥胖的发生、降低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低碳饮食常见的几种方式。

最为人们熟知也最经典的便是“阿特金斯”低碳饮食。美国的阿特金斯医生于1972年在《阿特金斯医生的新饮食革命》中首次提出了低碳饮食的概念,并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低碳饮食的“十大准则”和“四大阶段”。他将减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对碳水化合物(≤20 g/天)的严格限制(且这些碳水化合物仅来自于蔬菜和水果),在食物能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一天的饮食结构,以达到快速瘦身的目的。其次,第二、三阶段逐渐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但此时的碳水摄入总量依旧维持在较低水平。最后第四阶段扩充食物种类,适量添加碳水化合物并终生维持。

除了刚刚介绍的“阿特金斯”低碳饮食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低碳饮食方式,比如一天仅限吃一顿饭的碳水成瘾者饮食法;每天提供定量的肉类等蛋白质,用蛋白质作为能量燃料的饮食法;避免蔗糖和容易导致高血脂的食物的“糖克星”饮食法和美国佛罗里达州提出的“迈阿密”饮食疗法等。

市面上的低碳饮食选择多种多样,也有大量人群正在尝试这一饮食方法。但在尝试低碳饮食前,大家首先需要明确:常规的低碳饮食并非只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实际上它与“高脂肪”是相辅相成的。就像跷跷板一样,一头低,另一头就高。我们在保持低碳饮食时,为了维持身体功能正常进行,也会增加其他能量物质的摄取。因此,在讨论降低碳水摄入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高脂高蛋白饮食对身体的影响。

低碳饮食主要通过影响糖异生和生酮作用两个过程来影响机体代谢。我们身体的细胞以葡萄糖作为燃料,进行低碳饮食时,我们从外界摄入的糖类物质总量变低,机体就会激活自身合成糖的过程——这就是糖异生;当通过糖异生产生的内源性葡萄糖仍然太少而无法满足身体对葡萄糖的需求时,身体又产生酮体代替葡萄糖来供能。此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会很低,从而大大减少了组织对脂肪和葡萄糖的储存,最终达到改善肥胖的目的——这就是低碳饮食减肥的奥秘。

那么,低碳饮食能长期坚持吗?近期的研究表明低碳饮食对减肥和血糖管理的短期影响是积极的,但长期影响尚未得到研究。两年以上的随访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碳饮食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血糖调节、减轻体重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但在长期来看低碳饮食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的饮食相比似乎没有表现出明确的临床优势。此外,由于高脂肪的饮食方式,低碳饮食在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弹性参数方面的不利影响也陆续被报道,高脂饮食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的临床关联,也日益引起重视。此外,长期的高脂饮食会显著改变肠道菌群,大大增加罹患肠道肿瘤的风险。

低碳饮食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但也并非尽善尽美。长期地进行这种饮食也有可能出现一些负面效果,但通过适当引进低碳水含量等途径不断调整食谱进行改善,我们期待其未来给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