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肥胖会影响成年后的社交

89.儿童期肥胖会影响成年后的社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发病率逐年升高,儿童肥胖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很多父母都知道,肥胖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使孩子过早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不仅如此,肥胖还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肥胖对儿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自信心缺乏、同伴关系较差等方面,使得肥胖儿童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加重,影响正常社交。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儿童期肥胖会对成年后社交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英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项研究借助英国出生人口的调查资料,一共统计了1970年4月5日至4月11日出生的8 490名儿童在10岁和30岁时的肥胖情况,将仅在儿童期肥胖、仅在成年时肥胖、始终肥胖(肥胖从儿童时期一直延续到成年)人群与正常体重人群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儿童期肥胖对成年后社交、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虑了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之后,不论男女,仅在儿童期肥胖对成年后的社会地位、收入、受教育程度、心理状况以及人际交往没有显著的影响。始终肥胖与男性成年后的不良生活状况无关,但女性始终肥胖会影响成年后的就业状况和人际关系,更难找到人生的伴侣。

从这项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女性而言,肥胖从儿童时期持续到成年对于成年后生活状况的影响更大,其中就包括社会交往。研究表明,肥胖儿童产生消极情绪以及回避社交活动的相关因素是自身形象。肥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外貌和体型的改变,女孩的青春期发育比男孩更早,更易关注自己的形象问题,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可能因外貌而体会到不自在、紧张、担忧、恐惧、回避等负面情绪和行为反应,造成社交焦虑,导致回避一些正常的社交活动,影响人际关系。对于从儿童时期到成年时期均受肥胖困扰的女性而言,这种模式很可能会延续到成年,对成年后的社会交往造成负面的影响。

虽然这项研究未看到男性儿童期肥胖对成年后社交的影响,但有研究表明肥胖会使男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均升高,而雌激素可以促使骨骺闭合,因此,肥胖儿童的最终身高将低于遗传身高,导致身材偏矮,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容易因身高问题而产生自卑等消极情绪,影响正常社交。

令人忧伤的是,小时候胖,长大很有可能依旧胖。研究发现,儿童期的肥胖有60%~80%会延续到成年。因此,为了减轻肥胖给成人造成的社会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应该从儿童直到成年始终关注肥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