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运动按照运动时肌肉收缩的能量来自有氧代谢还是无氧代谢,可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类。有氧运动,又叫耐力运动,特点是运动中能够保证充分的氧气供给。强度一般不太大,多为轻、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骑车、游泳、打保龄球等。有氧运动既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增强耐力素质,又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保持适宜的体重。无氧运动,又称力量运动或阻力运动,特点是强度比较大。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锻炼不同部位的肌肉,如举重运动以锻炼上肢肌肉为主,而跳跃或快跑运动以锻炼下肢肌肉为主等。力量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重量和肌肉强度,培养不容易发胖的体质。
判断一项体育运动对自己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说话试验”:如果在运动中你可以一边运动一边说话,这项运动对你就是“有氧运动”;如果在运动中你的心跳剧烈加快、上气不接下气、面色苍白、完全说不出话,那么这项运动与强度对你就是“无氧运动”。跑步、骑自行车、快步走如果速度过快(如竞技比赛)都有可能从有氧运动转变为无氧运动,这主要依赖于你的心肺及心血管功能是否经过训练。
大家都知道,汽车发动机是通过燃烧汽油产生动力,让汽车跑起来,汽油的燃烧离不开氧气。同样,人类在运动中也需要燃烧燃料来获得动力。不同的是,人类需要的“汽油”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与汽车的发动机燃烧汽油一样,人类在燃烧“汽油”时也需要氧气助燃。人们在运动时大口地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泡进入到血液循环中。然后,随着动脉血流向全身各个已经张开“嘴”嗷嗷待哺的组织细胞中,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
运动强度比较低的时候,耗能也小,氧气有时间被输送到组织细胞中,身体内的“汽油”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燃烧”,满足运动的能量需要,这样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低强度、能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慢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需要大量呼吸空气,对心、肺是很好的锻炼,可以增强肺活量和心脏功能。
然而,当人们剧烈运动时,比如100米跑,一溜烟就已经跑过了终点,大概十几秒钟。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的“亚洲飞人”苏炳添的100米短跑的傲人成绩是9秒83,连10秒都不到!以苏炳添的“超级速度”,起跑时吸的那口小小的氧气,根本来不及到达细胞当中去参加“燃烧”的活动。简单地说,氧气还没有起作用,而运动就已经结束了!人类在利用氧气的过程中,有一个相当大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决定了剧烈的、短时间的运动成为了无氧运动,比如100米短跑、200米短跑、100米游泳、举重等都是无氧运动。
下面这张表比较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特点。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