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会危害心理健康

85.肥胖会危害心理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肥胖与众多疾病,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卒中等均具有密切关联。但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这些器质性疾病,与肥胖相关的心理问题,比如情绪障碍、进食障碍等,同样对肥胖症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揭示了肥胖与多种负面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恐惧等)的关联。在美国一项包含了9125名受访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2330名BMI≥30千克/(米)2的受访者产生上述三种负面情绪的风险显著高于BMI<30千克/(米)2者。此外,一项对于东亚其他地区肥胖人群的研究报道称,各类情绪问题的患病率可达27.1%。而国内的研究则发现,肥胖女大学生对自身体型焦虑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肥胖给这一群体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

这些结果均提示,肥胖患者中发生情绪问题是较为多见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以瘦为美的社会文化背景将肥胖与一些负面印象如“丑陋”“懒惰”等相联系,引发了肥胖者对自身体型的负面情绪。

这些对自身体型的负面情绪使得肥胖患者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节食措施来减轻体重,结果反而诱发了进食障碍,比如神经性贪食症或者暴食症等。有研究报道,在南澳大利亚地区,2015年肥胖合并暴食症的患病率估计是1995年的7.3倍,而肥胖并存在极端严格节食行为的发生率估计是1995年的11.5倍,表明当地肥胖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使用了可能诱发进食障碍的减重方法,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情况可能与社会期望有关。

异常的进食行为反过来也制约了肥胖患者的减重疗效并加重了负面情绪,有研究指出减重手术后暴食行为未得到改善的患者,其减重疗效显著劣于术后无暴食行为的患者,情绪也更低落。

总之,肥胖在患者中会引发涉及情绪与行为的心理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间互相影响,存在恶性循环,对肥胖的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故肥胖患者的心理问题应当得到与器质性疾病同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