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华中大(上)》简介
《聚焦华中大(上)》这本书是由.谢正学主编创作的,《聚焦华中大(上)》共有325章节
1
前言
柱长天以大木,开莽原以上庠。自1952年建校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始终与共和国同行、与新时代共进,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创立、发展、创新高等教育,建设中国...
2
目录
前言 上篇 与共和国砥砺同行 第一章 敢于竞争 善于转化 华中工学院建校工程已开工 成长中的华中工学院 他们在这里是主力军——华中工学院访问记之一 为了教好先要...
3
上篇 与共和国砥砺同行
...
4
第一章 敢于竞争 善于转化
...
5
华中工学院建校工程已开工
为了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需要,规模宏大的华中工学院的建校工程已在九月十一日开工。 新的华中工学院的校址是在武昌东南十七公里的风景区。今年的建筑面积为八万二千平...
6
成长中的华中工学院
华中工学院是一所为国家培养重工业建设人才的高等学校。 在幽美的喻家山南麓,一年多以前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在这广阔平坦的土地上,已盖起了数十座宏伟的建筑物。在今年秋...
7
他们在这里是主力军——华中工学院访问记之一
1978年6月30日下午,党的生日前夕,华中工学院体育馆里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电力系副教授邹锐走上讲台,抹了抹湿润的眼睛,以颤抖的声音说:“...
8
为了教好先要学好——华中工学院访问记之二
一到华中工学院,很快就为教师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所感染。深入了解之后,这个学校为培训师资所做的大量组织工作,又使我们深受感动。 今年9月中旬,机制教研室几位...
9
把科学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上——华中工学院访问记之三
在前年春天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华中工学院有三十项科研成果受到了奖励。这个学校也以“全国科学研究的先进单位”的称号载入了这次空前的科学盛会的史册。 华中工学院把...
10
爱才者——记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朱九思
在华中工学院校园内漫步,就好像置身于武夷山、天目山森林的一角。这郁郁葱葱的密林,会让你感受到学校的领导者有一种远大的理想,有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教学环境的强烈愿望...
11
·(一)·
这是一次普通的电话:一方是院党委书记、院长朱九思,另一方是人事处长曾得光。他们在说着一件事情:在湖北随县汽车改装厂车间里劳动的一位数学系毕业生,刻苦钻研,用泛函...
12
·(二)·
说朱九思是教师们的“保护伞”,这话是符合实际的,在冷雨袭人的日子里,朱九思确实是把他的伞撑开了。迫害知识分子的话,他不说;迫害知识分子的事,他不干。过去,知识分...
13
·(三)·
教师队伍要壮大,更要提高。要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首先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朱九思知道这是一场硬仗,非打胜不可。 全院性的师资培养规划,从1977年暑假以来,...
14
·(四)·
我们在一天晚上参观了华中工学院新落成的一批住宅楼。 党委书记要抓房子吗?要的,因为它牵涉到教师和职工的切身生活问题。党委决定,要像建设教学用房那样加快建设住宅的...
15
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华中工学院近年来发生五大变化
十八日,华中工学院一万六千多名师生员工开始举行建校三十周年的庆祝活动。 庆祝活动中印发的资料表明,这个学院近五六年来发生了五大变化: ——学院正由单一的工科大学...
16
校园播种者——记全国十佳“校长杯”获得者黄树槐
8年的校长生涯,在黄树槐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白发从两鬓向上蔓延,眼角留下了深深的刻痕。从他那来去匆匆的脚步声中,从那些对他的校园的赞美话语中,记者感到这不完全...
17
抓住机遇开展国际合作华中理工大学大步闯世界
华中理工大学抓住机遇开展国际合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开辟了新途径。 据统计,1979年以来,该校先后与14个国家的44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
18
华中理工大学进入“不惑之年”
10月15日上午,两万余名师生员工隆重集合,庆祝完全凭着新中国自己的力量迅速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华中理工大学进入“不惑之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
19
华中理工大学开办文科居全国同类大学之冠
华中理工大学成为在全国拥有文科数目最多的理工科大学。昨日,该校成立了文学院。 目前,该校已拥有文科硕士点8个,本科专业8个,在全国理工科大学中数第一。 在理工院...
20
稳定规模 调整结构 提高质量华中理工大学走内涵发展道路
沿着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走过了近10个年头的华中理工大学,认真总结经验,决定重点抓好学科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力争在下世纪初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部分...
21
建立宽口径培养模式——访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
华中理工大学建校43年来,以其年轻又富有朝气著称于全国高教界。到2010年,华中理工大学的目标是什么呢?中科院院士、校长杨叔子说:“要建立一所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
22
喻家山麓展宏图——记华中理工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是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的重点大学,原名华中工学院,创建于1953年,位于湖北省武昌喻家山麓。这所凭靠新中国自己的力量建设起来的大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
23
改革求发展 实力是根本——访华中理工大学新任校长周济
周济,1946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机械制造专业,1978年考入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80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
24
同济医大推出综合改革方案
有着86年历史、在校生人数居卫生部部属院校首位的同济科科大学,近日推出综合改革方案。 据校长薛德麟介绍,他们的改革将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教学、科研、医疗改...
25
沧海变桑田 妙手共回春——同济医科大学与德国交流纪实
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同济医科大学,以其先进的德文医学教育著称,研究德国的医学预防和医疗技术堪称中南地区之先锋。与德国医学界的交流,除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度中断之...
26
·追溯百年历史 缅怀德国导师·
1907年,德国宝隆医生在上海创办了“德文医学堂”,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归国有,并于1918年更名的“国立同济大学”。 在抗日战争爆...
27
·中德校际合作 孕育硕果累累·
1972年,周恩来总理与联邦德国外交部长瓦尔特·谢尔签订两国建交协议。1978年,联邦德国驻北京文化参赞铁奥多尔女士来汉主持著名的斯普林格出版社书展开幕式,她抓...
28
·中德市级合作 从医学到经贸·
1984年10月,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访问同济医科大学,这是继德国前总统瓦尔特·谢尔访问同济后的第二位德国国家领导人来访。 同时,同济的对德交流也在西医合作的基础上...
29
同济医科大学辉煌九十载——访同济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刘树茂教授
同济医科大学是国内著名的医科院校,自德籍医师宝隆博士1907年在上海创建至今已整整九十个年头。期间,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近四万名高级医学人才,其中还造就了一些像裘法...
30
·重视人才出硕果·
刘树茂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根本。近年来,同济医科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面向二十一世纪,采取“稳定一批、吸引一批、培养一批、提拔一批”的人才战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