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华中工学院
华中工学院是一所为国家培养重工业建设人才的高等学校。
在幽美的喻家山南麓,一年多以前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在这广阔平坦的土地上,已盖起了数十座宏伟的建筑物。在今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原来分散在武汉、长沙、桂林、南昌四处的教师与学生,已集中在新建的校园里,开始了紧张而愉快的教学与学习生活。现在,华中工学院有3500多个学生,其中在今年招收的新生就有1350人,今后新生的数目还将一年比一年增加,五年内它将发展成为一所有一万三千个学生的高等工业学校。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华中工学院今后将大量培养祖国建设事业中所需要的合格的高级建设人才。华中工学院自从调整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稳步进行教学改革工作。首先,华中工学院设置的各种专业就是按照苏联经验并根据我国各产业部门目前的和将来发展的需要设置的。
过去,旧中国的高等工业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殖民地色彩,工业教育是为帝国主义推销工业机械成品而服务的,因此在旧中国的工业大学里只训练装配、运转和修配的人才。但是今天,我们要培养的是国家的工业干部,要训练各种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人才。华中工学院目前设置了九个四年制本科专业和四个两年制的专业,并根据各个科学体系组成了“机械制造”“动力”“电力”及“内燃机及汽车”等四个系。这些系和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够掌握各种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人才。这就是新中国的工学院与过去旧中国高等工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不同的地方。学生们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就可以到我国各种巨大的机械制造工厂中去,到各个电机电器制造工厂中去,到正在新建中的内燃机、汽车工厂中去,到许多新建的火力发电厂和正将计划新建的水力发电站的基地上去,独立担任起各种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管理以及研究工作。
为了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和能够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体格健全的人才,华中工学院已采用了苏联工业大学的教学制度,建立了教学组织,订立了教学计划,并大量地采用苏联教材和运用新教学方法。上学期全院117门功课中,全都使用苏联教材的有55门,大部分使用苏联教材的有24门,两者合计占67.5%,其余自编的教材38门也大部分参考过苏联教学大纲。由于广泛采用了苏联教材,使全院的教学质量起了本质上的变化。学校在今年集中以后,全院设立了24个教研室,在校教师298人都参加了教研组织。这学期开学后,实行了苏联的大班讲课小班辅导的新制度,教师们大力实行新教学方式,“习题课”“实验课”和“答疑”都已按照新的方式进行;教师们正在准备和试做课程设计,明年还要开出毕业论文设计,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们培养成能够独立工作的专家。
学生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必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充实和发展。学生们除了在校内做教学实习外,四年中还要做三次生产实习,它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主要环节。全校共设立24个实验室和一所实习工厂,供给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建筑面积达6500平方公尺的实习工厂已在今年六月间完工,现已基本上完成了设备的搬迁集中和安装工作,自九月下旬开学的第一天起,工厂里就进行着每周2200人次的实习了。两座实验室大楼及热工实验室的建筑即将完工。在今年暑假中,下厂实习的1800多位学生通过实习,都进一步巩固了已学得的理论知识,扩大了知识领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旧中国培养的人才到了工作岗位还要重新学习,经过很多年的锻炼,才能成为工程师。但是现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一些练习作业、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教会学生独立工作,就能使每个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经验达到一个完全合格的工程师的水平。
教学计划是进行教学工作的根本计划,也是学校进行工作的根本依据。华中工学院在本年度一年级各专业已完全采用高教部规定的统一教学计划;二、三、四年级则采用了过渡性教学计划,这个教学计划是在今年六月间,华中工学院各系根据高教部的指示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修订的,为了使过渡性教学计划更加完整完善,将在今年寒假,根据统一教学计划的精神,再对二、三、四年级过渡性教学计划作一次修订。为了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华中工学院本年度正在大力贯彻计划,发动教师们及各级教学组织订好系、教研室和个人的工作计划,在全院各系各教研室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来修订全校教学工作计划,现在这项工作已基本上结束了。
由于教学改革的影响,华中工学院教师们正在开始注意科学研究工作。很多教师都提出要与有关厂矿企业取得联系,了解他们在实际建厂和生产中所发生的问题,得到一些有关资料和数据,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研究工作。现在电力系已与中国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电磁式电压调整器问题;内燃机教研室已帮助武昌一家工厂研究试制七十五匹马力船用柴油机;制图教研室主任赵学田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还创造了“机械工人速成看图法”,目前正在武汉许多工厂中推广,已获得很大的成就。
华中工学院教师们一年来在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方面获得的成绩,是学校党组织正确地执行了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结果。在党的领导下教师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在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线路总任务以后,更提高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普遍认识到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于灿烂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事业,是自己的光荣职责,因此更加加强了自己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本学期教师们又开始了正规的理论学习,目前大家正自觉地抱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参加学习,要把理论学习当成提高思想、改进工作的武器。
华中工学院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他们深深感到生长在毛泽东时代的幸福。国家为了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已付出了1200亿元来兴建华中工学院。他们也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努力奋发地学习着。祖国的建设事业鼓舞着他们前进,党、团与教师们的教育与培养,更督促着他们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学生。暑假中许多学生参加了武汉防汛斗争,更受到了一次共产主义的劳动教育,通过劳动,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加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同学之间更加强了同志的友谊,加强了集体主义的思想,他们更认识到党的伟大,更加坚定了依靠党相信党的决心,提高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在防汛工作中,华中工学院申请入团的学生有250多人,还有不少团员申请入党。现在他们正将参加防汛工作的战斗精神,转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去。目前全院学生正在订立全面的学习计划。有许多班的学生不仅决心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学生,还订出计划要争取自己的班成为一个先进的集体。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的402班很多同学都详细地安排了自己的学习,订出了周和学期的学习计划,班时事学习小组成立了,对同学学习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班墙报小组也出刊了,在自愿的原则下组成了机床设计研究小组,同学们之间彼此更为关心,学习钻研的空气渐渐浓厚起来了。学生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上的听讲和作习题、实验室和工厂的实习虽然十分紧张,但很多同学都不放松早操、课间操及文体活动的时间,每星期六晚上举行的电影晚会更是场场客满,苏联电影周的五部优秀影片,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已优先在学校映出。
爬上喻家山头,眼看着建筑工人们还在继续为华中工学院兴建各项建设工程,一座建筑面积有6300多平方公尺的图书馆和水工实验室,正在进行平基工程,即将开工建筑了。在西头,年内还将修好一所四万多平方公尺的大操场。校园内还将有计划地进行绿化,广植树苗,使学校的自然环境更加美化起来。在这美好的学习环境里,今后将有成千上万的掌握科学知识的毕业生,走上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岗位。
(《长江日报》1954年11月16日 作者: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