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裘法祖说:“只有弟子做得更好,科学家才是成功的。”长期以来,他诲人不倦,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才。

裘法祖是临床医学家,可他大半精力花在了医学教育上。在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22年中,他主持编写了以五年制医学教材为主体的50多种医学教材。我国现在的外科医学主流教材,都是他一手策划和组织编写。

裘法祖要求,外科医生要“会做、会讲、会写”。不仅要会做手术,还要著书立说,总结经验,给后人留下财富。如今,“三会”已成为卫生部培养临床博士研究生的标准之一。

“医生一个错误,病人却要为之付出一生的代价。”裘老对学生很严厉。同济医院院长陈安民回忆当年裘老带学生的情景说:“裘老查房时,我们这些负责主诉病情的年轻医生最紧张了。如果对病人病情了解不准,回答不出问题,裘老一定会狠狠批评。”

更多的时候,裘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每次手术前后,他一定要亲自清点每一件手术器械、每一块纱布。从医69年,施行手术无数,未错一刀。他的手术台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手术台。

每天晚上八点,裘法祖在照料好身体欠佳的夫人后,总是准时走进书房,埋头读书、写作,直到第二天一两点钟。这样的习惯坚持了几十年,一直到去世前一天。

他教育医生要惜时,要抓紧时间学习。他说:“要知道一分钟的价值,就去问赶火车的人;要知道一秒钟的价值,就去问那些出交通事故的人;要知道千分之一秒的价值,就去问奥运会的亚军。”

他严谨求实,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刘志苏的博士论文是裘法祖评审的。他回忆说,他把论文拿回来时吃了一惊,厚厚一本论文,每页都有裘老的字迹,甚至标点符号都一一改过。

即使在“文革”期间被派去做卫生员,他也是认认真真把医用辅料整理好,准时送到门诊。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时,800万字的一部书稿,每一篇,每一页,每一个标点他都认真看过。

“自编完那部书后,裘教授累得直不起腰,从此再没直起过。”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主席、同济医院教授陈孝平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至今,裘法祖已培养出三代学术带头人,仅在同济医院,经裘老培养起来的副教授以上的医学人才就有50多位。国内肝外科专家吴孟超、首创断手再植术成功者之一的钱允庆、器官移植专家夏穗生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被誉为“破译了肝胆密码”的吴孟超院士说:“裘老是我永远的恩师。”

青年医生申威说,全国医学生都读裘老的教材,都是他的学生。

就是这样一位医学泰斗,裘法祖却一直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他住的一套55平方米的房子50多年一直没挪动过。直到前年学校极力要求,将隔壁房子打通,房子才大了一些。有关领导曾多次请他搬到大一些的房子里住,他说:“子女都不在身边,不需要那么大房子,够住了就很好。”

他不同意被人称为“外科之父”,他说:“中国外科学是好多人一起建立的,好多人的贡献比我大。”

他经常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他说自己的幸福秘诀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